廣西殘疾人扶殘惠殘政策實用手冊

2020年05月14日09:36  
 

五、殘聯扶貧項目

(一)“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項目

1.基地申請條件

申請基地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或基地負責人(責任人),具有獨立的經濟運營場所和培訓場所,合法經營,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屬於當地主導產業或政府支持的項目。

(3)自行投入資金30萬元以上,具有一定生產經營規模,具備一定抗風險能力和為殘疾人提供技術指導、勞動培訓、信息咨詢等服務能力,經濟見效快、市場前景好、經營管理規范。

(4)與被扶持殘疾人(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証且在法定就業年齡段)對象一次簽訂二年以上扶持協議,並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勞動示范、信息咨詢等服務。

2.基地補助標准及資金使用范圍

(1)基地補助標准:對基地補助資金扶持期為四年,自治區每年對每個縣(市、區)基地補助20萬元,總額80萬元。

(2)補助資金使用范圍:為貧困殘疾人免費提供開發式扶貧所需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服務,包括提供種苗、小農具、飼料、化學肥料、農藥等和免費提供培訓、咨詢、技術等﹔補貼基地發展生產、擴大就業所需的生產資料﹔施行基地無障礙設施改造﹔直接用於扶持殘疾人的其他開支。輻射帶動型基地給予每戶殘疾人家庭免費提供的生產資料價值不低於基地所獲本項目補助資金的60%。

(3)基地用於培訓資金:基地應對受扶持殘疾人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努力提高殘疾人的種植、養殖、手加工等勞動技能水平。基地用於培訓殘疾人的費用不得低於基地獲得扶持資金的10%。

(二)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項目

1.實施對象

項目實施對象應滿足以下條件:

(1)廣西戶籍,處於就業年齡段(男16至59歲,女16至54歲),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或第三代)殘疾人証﹔

(2)有勞動意願且具備接受培訓的條件和能力﹔

(3)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優先。

2.實施單位:市、縣級殘聯組織培訓

(三)“陽光家園計劃”項目

1.補助對象

(1)中央財政支持的“陽光家園計劃”資金可用於向各級各類殘疾人托養服務寄宿制機構、日間照料機構及能夠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居家服務的機構和組織購買托養服務。嚴禁以直接發放資金方式代替提供服務。

(2)自治區財政支持的“陽光家園計劃”資金可用於向①各級各類殘疾人托養服務寄宿制機構、日間照料機構及能夠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居家服務的機構和組織購買托養服務。②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家庭。

2.補助標准:每人每年不低於1500元的標准補助。

3.服務內容

(1)機構托養。機構托養服務的內容范圍包括: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護理、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輔導、職業康復和勞動技能訓練、輔助性就業服務、支持性就業服務和運動功能訓練等方面社會服務。

(2)居家托養。居家托養服務的內容范圍包括: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護理、社會適應能力輔導和運動功能訓練等方面服務。

(四)黨員扶殘溫暖同行(三期)項目

1.聯系幫扶范圍和對象

(1)聯系幫扶范圍。全區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殘疾人戶。

(2)聯系幫扶對象。聯系幫扶的對象是廣西戶籍、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或第三代)殘疾人証,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一定勞動能力、有脫貧致富願望、有增收快效益好的發展項目,被列為當年脫貧對象的殘疾人家庭,優先幫扶獲得產業扶持資金的殘疾人家庭。

2.補助標准及撥付資金:每戶補助扶持資金不低於1000元。各縣(市、區)殘聯收到同級財政部門撥付的扶持資金后,及時將扶持資金通過金融機構轉賬存入幫扶對象指定賬戶。要建立幫扶對象領取扶持資金簽收紙質檔案,明確扶持資金用途,確保專款專用。

3.幫扶內容:各基層黨組織及殘疾人組織指導幫扶對象分析致貧原因,精選發展路子,選好生產經營項目。選擇項目要因人因地而異,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既要適合殘疾人自身及其家庭條件,又要有一定市場發展前景且增收快、效益好,能夠達到幫助幫扶對象增收脫貧的目標。各基層黨組織要結合當地實際和幫扶對象的具體情況,委派責任心強、扶持帶動能力強、富有愛心的黨員干部,與殘疾人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以“幫、包、帶、扶”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扶持。

(五)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1.申請對象:廣西貧困殘疾人家庭,戶均改造補貼4000元。每年根據經費安排確定改造戶數,優先安排貧困重度殘疾人。

2.申請條件:(1)住房有改造價值﹔(2)對無障礙設施依賴性強。

3.改造內容: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主要包括臥室、廳堂、通道、廚房、衛生間等無障礙改造及輔助器具的適配以及能改善殘疾人生活質量、提高殘疾人生活水平的智能化家居設備。要根據殘疾人家庭實際情況和不同類別殘疾人的個性需求,進行分類設計和實施改造。

4.申請流程:由殘疾人本人或親屬向所在地殘聯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村(居)委會、鄉鎮(街道)殘聯初審→縣(市、區)級殘聯審核→入戶實地調查和評估→確認改造對象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正式列為改造對象→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后,驗收。

5.申請所需材料:殘疾人証、身份証、貧困類別証明等材料,原件核查,復印件留存。

6.申請地方:戶口所在地縣級殘聯

(六)助盲就業脫貧行動

1.服務對象:廣西戶籍就業年齡段的建檔立卡貧困視力殘疾人。

2.幫扶內容:到2020年,以我區就業年齡段建檔立卡視力殘疾人為重點,組織動員有就業意願的貧困視力殘疾人開展以推拿為主要內容的職業技能培訓,並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和支持,幫助更多的視力殘疾人通過就業創業實現脫貧增收。

3.幫扶標准:按照相關培訓標准,科學設置推拿、定向行走、生活能力、通用盲文等課程規范開展培訓,培訓機構應具備理論和實操教室,能夠提供培訓期間的食宿﹔授課教師應具備推拿按摩相關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任職資格﹔培訓內容參照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保健按摩師職業標准》,不少於480學時﹔對首次參加培訓的貧困視力殘疾人可設置2∼3個月實習期,實習期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4.服務流程:附合條件的視力殘疾人到戶籍所在地的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培訓登記或求職登記。

5.申請所需材料:個人身份証、殘疾証、建檔立卡貧困手冊。

6.受理部門:各級殘聯、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盲人按摩服務機構。

(七)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改造

1.農村危房改造的4類重點對象和其他貧困戶

4類重點對象是指: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其他貧困戶是指: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之外,貧困程度接近建檔立卡貧困的農戶。

2.農村危房改造的申請程序

農村危房改造按照農戶向戶籍所在地村民委員會申請、村組和村委民主評議、鄉鎮審核、縣級人民政府審批的程序進行。

3.農村危房改造戶均補助標准

自治區制定基本的補助標准,各縣可視當地財力情況確定補助標准。

4. 農村危房改造建設標准

新建住房建筑面積原則上不低於人均13平方米﹔分散供養五保戶不超過40平方米﹔家庭成員3人及以下的農戶原則上控制在80平方米以內,4人及以上的農戶不超過人均25平方米﹔無自籌能力由財政全額補助的農戶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

5.農村危房改造的方式

修繕加固、拆除新建(含原址翻建、異地新建、農村集體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盤活置換等方式。

(責編:許藎文、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