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廣西凌雲:採冬茶促增收 有機六堡茶前景可期

記者 沈泉池
2022年12月14日10:50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12月9日,天剛剛亮,李榮書騎著自己的摩托來到位於百色市凌雲縣加尤鎮央裡村的茶園採冬茶。做了10年茶農,今年還是他第一次採冬茶。

“往年9月底就沒有茶採了,但今年10月到12月還可以採茶,採一天大概有200元,3個月大概多15000元的收入。”李榮書笑著說,早上採茶,晚上拉去茶廠賣,當天就能收到錢。

位於百色市凌雲縣的浪伏小鎮美景如畫。浪伏六堡茶業供圖

李榮書在浪伏有機茶園採冬茶。人民網記者 沈泉池攝

李榮書口中的茶廠就是浪伏。早在2000年,浪伏就在凌雲縣建成廣西首家有機茶園。“以前沒發現冬茶的好,都把它當肥料留在大地了。”廣西浪伏六堡茶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農藝師黃大雄笑著說,他同時也是凌雲白毫茶制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

“採冬茶就是採當年五六月份長出來的茶葉,我們發現這些茶葉經霜打以后多糖多酚類等內含物比較豐富,加上我們多年研究的積累,在技術和制作工藝上有了新的突破,使得我們可以用冬茶來制作冬季有機六堡茶。”黃大雄介紹,目前他們圍繞茶科技率先制作出來的蜜香有機六堡茶比較受年輕人的喜愛。

“開展採冬茶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黃大雄說,自己是茶農出身,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凌雲人。生平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漫山遍野的茶葉,成為鄉親們致富的“金葉子”。往年,採茶主要是一年中的3月至9月,另外5個月茶農需要另外找收入,開展採冬茶不但能額外增加茶農3個月的收入,也解決了企業加工人員冬季就業問題,茶農和加工人員增收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效益。

黃大雄(左)在傳授徒弟手工制茶技藝。人民網記者 沈泉池攝

茶農羅宗等給記者算了筆賬。“我們兩夫妻採冬茶一天大概有300多元的收入,多三個月的採茶,一年增加差不多3萬多元的收入,我們當然樂意了。”羅宗等說這話時滿臉的笑容。目前在浪伏小鎮採冬茶的茶農有100多戶。

制作六堡茶周期長,收益慢,但市場前景很好,對企業來說核心是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資金方面要感謝桂林銀行,今年主動上門服務,為企業提供貸款,給茶農開設賬戶,每天茶農採茶的收入,直接從銀行劃到茶農賬戶上,銀行相當於我們企業的出納員,這樣的服務太好了。”廣西浪伏六堡茶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國包說,企業解決了資金問題,就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干,預計今年企業同比增收15%,實現總產值約8000萬。

“我們針對凌雲縣白毫茶制定了‘白毫貸’,今年下半年貸款資金近2000萬元,有效解決了茶企、茶農資金短缺的困難。”桂林銀行百色凌雲支行行長黃鳳說,為更好的服務村民,銀行專門在央裡村設立了金融服務點,村民可以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務。

據了解,茶產業是凌雲縣的特色農業產業,茶葉總面積達到12萬畝,有機茶面積2.3萬畝,當地涉及種茶、制茶、售茶,從業人員佔全縣總人口的22.5%,是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凌雲白毫茶更是聲名在外。

制作好的有機六堡茶存放在地窖裡。人民網記者 沈泉池攝

“凌雲白毫茶能作為6大茶類的原料,通過不同的工藝,制作出品質非常優良的茶,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做了一輩子的茶,黃大雄深有感觸地說:“家鄉有這樣的好東西,一定要守正創新,守住傳統、守住品牌,在制茶工藝上不斷探索創新,制作出更好的產品。”黃大雄對此信心滿滿,這樣的信心也來源於有機六堡茶在市場上的表現。近年三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浪伏有機六堡茶仍以30%的銷量逐年增加,前景可期。

近年來,廣西從頂層設計出發,積極構建六堡茶全產業鏈體系,茶產業從小到大不斷蓬勃發展,“廣西六堡茶”企業正抱團開拓市場,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來自南寧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六堡茶已經成為廣西在海外最受歡迎的產品,呈現產銷兩旺的態勢。

(責編:沈泉池、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