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區大楞鄉:發展果蔬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我從2013年開始種植夏橙,這個果園約有100畝,今年產量預計可達40萬斤,產值達64萬元,附近的村民看到有收益也慢慢地加入到這個種植的隊伍來。平時管護果樹我們也聘請一些脫貧戶和種植戶來跟著我們學習技術,同時也是給他們增加臨時的收入。”大楞鄉巴平村致富帶頭人黃苗玲說。
近年來,百色市右江區大楞鄉牢固樹立“向青山綠水要效益,在生態保護中謀發展”的高質量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全鄉大力種植蔬菜、水果,種植規模逐年擴大,資源優勢不斷凸顯,種類結構不斷優化。目前,種植蔬菜1.7萬畝,水果2.5萬畝。
在龍和村的蔬菜產業基地,務工村民來回穿梭,滿是歡聲笑語,忙著採摘蔬菜,將其分揀、挑選、裝筐、搬運……青翠欲滴的蔬菜整齊有序地排列在田間,田間一派繁忙的景象會就一幅唯美的田園風光。
“我今年將近60歲了,出去打工沒人要,離家遠孩子們也不放心,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務工了,每個月能掙一千多塊錢補貼家用,非常的好!”該村村民黃大哥說,像我這種情況的還有十幾個,現在大家都來基地裡幫忙干活,當蔬菜採收季節時我們還可以增加收入。
近年來,大楞鄉採取“村聯合社+鄉平台公司+龍頭企業+產業協會”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果蔬產業,實行訂單生產,通過直供直銷模式,解決銷路不暢問題,不斷提高果蔬知名度,果蔬產業成為群眾增收的“致富果”。
大楞鄉黨委書記黃世榮介紹:“該蔬菜基地是由鄉15個行政村經濟聯合社共同出資建設,建成預計可為鄉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80萬元。下一步,大楞鄉將繼續做好資源整合,盤活閑置土地,抱團發展共贏,力爭實現‘一個基地,多方受益’為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較好的典型示范。”
過去,當地村民主要種植玉米、紅薯、甘蔗等傳統農作物,產出低,經濟效益差。近年來,大楞鄉依托地理、氣候、資源等優勢,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分別建成大楞海升柑橘、巴平夏橙、龍和蔬菜、溫礦百香果等示范產業基地,幫助上千村民在家門口穩定就業,走出了一條持續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走進大楞海升柑橘示范基地,看到一片片一望無際的柑橘基地郁郁蔥蔥,一株株柑橘樹布滿田野,一朵朵白色橘花開滿枝頭,彌漫著陣陣清香,令人陶醉。海升柑橘示范基地負責人賀湯強介紹:“基地總面積2000畝,是一個以生態開發為主,集培育、種植、旅游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綠色生態產業園。基地通過規模標准化的柑橘種植模式,在平地或緩坡地建園,採取寬行密植方式,引進國際先進的農機設備實行機械化作業,水肥一體滴灌系統實現節水灌溉和精准施肥,做到省時省工、節水節肥、高產高質。”(黃愛妨、梁卓豪)
來源:右江區委宣傳部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