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目標,把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簡稱“重點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集中資源和力量支持重點縣發展。
推動各級各部門落實好《關於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實施意見》,出台《〈關於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實施意見〉貫徹實施方案》《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分別明確14條和42條政策措施,為重點縣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制定“一縣一案”“一縣一表”,為重點縣量身定制一套發展目標、謀劃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做到有計劃有組織地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共向44個重點縣選派駐村第一書記3867人、工作隊員7495人。
【詳細】
廣西:加快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 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扎實推進鄉村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大力推進清廉廣西建設,構建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保障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加強駐村干部隊伍管理,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全國紅色美麗村庄建設試點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社區)為重點,增派1900余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區、市、縣均成立駐村工作隊管理辦公室,統籌抓好駐村工作隊管理工作。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積極推進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組織實施農村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攻堅年行動,全區新評選命名一批星級村黨組織,排查整頓一批后進村黨組織,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
【詳細】
廣西計劃投資約584億元用於農村電網鞏固提升
《廣西“十四五”農村電網鞏固提升規劃》於近期出台。“十四五”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計劃投資約584億元用於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加快促進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解決農村電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當前,廣西面臨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為此,必須加快構建“安全、可靠、綠色、高效、智能”的現代化農村電網,扎實推進供電普遍服務城鄉融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加快推進梧州市藤縣等農村電網城鄉供電均等化試點建設,大力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專項行動,為廣西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電力支撐。
【詳細】
一碗螺螄粉 “嗦”出大產業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特色小吃,因其湯料由螺螄熬制而得名。近年來,預包裝螺螄粉等速食產品獲海內外食客追捧。2021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達501.6億元,通過快遞渠道寄出的袋裝柳州螺螄粉突破1億件,成為廣西首個年寄遞量過億的單品。海外銷售同樣增長迅速,今年上半年,預包裝柳州螺螄粉出口貨值3337萬元,同比增長179.9%,暢銷28個國家和地區。
一碗螺螄粉,“嗦”出大產業。目前,柳州螺螄粉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產業鏈帶動30多萬人就業。螺螄粉成為當地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帶動原材料基地規模達到55.2萬畝,助力20多萬農村人口人均增收近萬元。
【詳細】
廣西重點培育411個農業品牌
近年來,廣西將農業品牌建設作為“三農”重要工作予以大力支持,通過打造農業品牌,大力推動“桂品出鄉”。到2021年底,廣西農業品牌總產值達1397億元,品牌總價值3200億元以上。
廣西創設農業品牌目錄,共精選“廣西好嘢”品牌411個來加強培育,其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76個、農業企業品牌129個、農產品品牌206個。通過多措並舉,目前已有一批“桂字號”農業品牌脫穎而出。百色芒果等11個區域公用品牌上榜農業農村部首批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橫縣茉莉花茶等9個品牌入選2021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100強。2013年起認定廣西老字號品牌73個,其中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9個。
【詳細】
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聚焦鄉村人才振興)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要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人才隊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本版採訪了幾位鄉村人才,他們是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踐者,是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先行者,是應用新技術新裝備的引領者,他們活躍在農業生產經營一線,書寫著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
【詳細】
推進富民興桂 譜寫發展新篇
在賀州市昭平縣五將鎮良風村村部大樓裡,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就村裡即將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進行意見征集。面對願意無償提供自家土地用於項目建設的村民,駐村第一書記黎元津感慨:“村民們如此配合,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展的道路也更順暢了。”
曾經的良風村並非如此和諧。良風村全村510戶2100人,在貧困精准識別中建檔立卡的就有206戶907人,被列為賀州市脫貧攻堅挂牌督戰村。基層黨組織一度軟弱渙散,脫貧攻堅步履維艱。2019年,駐村工作組組長萬增會認定:“一定要抓好黨建工作這一首要任務,以黨建促村建、以黨建促脫貧。”
【詳細】
三江侗族自治縣:搭建平台,推動實現穩崗就業
為了促進群眾穩崗就業,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堅持高位推動,強化措施,通過實施搭建平台、資源整合、因戶精准施策等“123”工作法,推動實現穩崗就業。截至2022年6月底,全縣勞動力務工就業人數達51633人。
三江侗族自治縣凝聚部門資源力量,積極推進各項就業政策落實。針對本縣留守勞動力、弱勞動力就業困難問題,及時發布就業招聘信息,把就業崗位信息和就業幫扶政策及時送到鄉鎮、村。推進就業“一碼通”建設,群眾通過掃碼直接連通就業平台,實現“一碼就業”。目前,已完成20場次務工招聘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手機短信推送崗位信息52107條,成功推薦就業1587人次。通過政府搭台,組織企業、群眾簽訂就業意向,實現群眾穩定就業,有效維護合法權益。
【詳細】
胡春華在廣西督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6至9日在廣西督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採取有力有效舉措,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同時將主要精力轉到促進脫貧地區接續發展上,從而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胡春華來到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柳州市三江縣和融水縣、來賓市忻城縣以及廣西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桂林市龍勝縣,深入產業園區、企業、易地搬遷社區、脫貧農戶等,實地調研防止返貧監測幫扶、脫貧產業發展、脫貧群眾就業增收等情況。
【詳細】
廣西:打造引才“強磁場”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布了一批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公示,此次擬支持的項目共148項,分別給予8—10萬元不等的經費資助。該項目已成為廣西引才引智的特色品牌。
近年來,廣西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工作,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撐、活動集聚、服務優化,全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強磁場”,著力激活人才發展的“一池春水”,讓廣大青年人才在廣西敢於有夢、勇於追夢、成功圓夢。
“廣西的人才政策是實實在在的,我們特別有獲得感!”談到對青年人才的支持政策,柳鋼集團電工技能專家周磊不禁點贊。
【詳細】
搭建大舞台 實干創未來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高度重視青年人才工作,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支撐、活動集聚、服務優化,全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強磁場”,著力激活人才發展的“一池春水”。
“廣西的人才政策實實在在,我們特別有獲得感!”談到針對青年人才的支持政策,柳鋼集團電工技能專家周磊豎起了大拇指。
得益於人才項目的精准支持,周磊積極投身“紅外線測寬系統自主維修研究”等多項技術改造,先后組織完成了46項科技攻關任務。今年三十出頭的他,榮獲了“廣西青年五四獎章”,他的工作室也被評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詳細】
廣西: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將鄉村振興與產業振興、科教振興共同作為自治區未來五年的“三大振興”,並把鄉村振興工作擺在重中之重。廣西積極推進全區鄉村振興工作,全面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好局、起好步。
做好領導體制、工作體系、政策舉措、幫扶機制、發展規劃、考核機制“六大”銜接,成立黨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創新組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下設指揮部辦公室和13個專責小組,形成“1+13”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機制。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完善和出台60多項配套政策,逐步構建過渡期“1+N”政策體系,推動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1.85萬家民營企業參加“萬企興萬村”行動,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幫扶格局。
【詳細】
“文旅合伙人”助力鄉村振興(深觀察)
“白天干農活,晚上練壯歡,過幾天我們還要在村裡舉辦的晚會上表演呢!”近日,夜幕降臨,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馬坪鎮大佃村村民覃文靜來到文化長廊,加入壯歡排練的隊伍。她,是來賓市開展“文旅合伙人”公共文化志願服務項目的其中一個受益人。
壯歡是壯歌的一種,歌詞短小精悍、情味朴實,旋律優美。2010年,“馬坪壯歡”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象州縣馬坪鎮轄下的大佃村是一個壯族村落,這裡的村民愛唱壯歡,老老少少都能哼上幾句,但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因為地理位置偏遠,村民很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
2019年,當地政府通過實施“文旅合伙人”項目,引入壯歡傳承人、象州縣史志辦、廣西傳統工藝孵化中心等,在大佃村實施壯歡傳承基地志願服務項目,面向村民開展非遺傳承培訓。
【詳細】
2021年以來,貴港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積極主動融入國家和地方鄉村振興發展大局,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7月19日,據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農業農村體制改革專項小組通報,北部灣港集團結對幫扶的上思縣在妙鎮佛子村獲評為“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