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興安:走出“崔家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2年11月22日11:3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崔家鄉的富硒稻谷採收忙。興安縣崔家鄉政府供圖
崔家鄉的富硒稻谷採收忙。興安縣崔家鄉政府供圖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廣西興安縣崔家鄉立足本地優勢,致力於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緊緊圍繞“生態崔家 稻香小鎮”目標,著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推行“田長制”,凝聚耕地保護合力

十一月,在興安縣崔家鄉大豆玉米套種示范基地裡,一顆顆大豆上長滿了鼓囊囊的豆莢,微風拂過,“豆浪”翻涌﹔在“小塊並大塊”的示范基地裡,一個個飽滿的甜玉米隨風搖曳,空氣中彌漫著收獲的味道。正在巡查的巡田員老文站在田埂上,喜悅洋溢在臉上,又是一個豐收年。老王是興安縣崔家鄉毛家坪村的巡田員,自4月上任以來,他每周都要將整個毛家坪村網格區內的耕地全部巡查一遍,巡查是否有“非農化”“非糧化”現象,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宣傳耕地保護法律和政策規定。

保耕地就是保發展。為落實好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2022年4月,崔家鄉開始全面推行田長制,以村為耕地保護網格單元,設置鄉、村耕地保護三級、四級田長,形成了全鄉上下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村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網格化管理機制,使保護責任向基層末端延伸,實現責任全覆蓋。截至目前,全鄉8個村委設立鄉級田長10名,村級田長16名,村級巡田員(網格員)54名,實現了級級有責任、村村有田長、塊塊農田有人管的工作格局,確保現有的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退果還糧”,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在興安縣崔家鄉高澤村“退果還糧”示范片裡,200畝甜玉米採摘季落下帷幕,無縫銜接進入大豆採摘期,“一季雙收”的願景得以實現。而在幾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無人管理、幾近撂荒的柑橘種植園,如今,這片荒廢的柑橘園已然蛻變成了播種“希望”的良田。

為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確保糧食安全,崔家鄉以“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穩步增收”為目標,鼓勵果農退果還糧,發展糧食生產,優先發展糧食作物,大力推廣“大豆+玉米”糧食套種新模式,在變化中求得糧食生產“最優解”,牢牢地把“飯碗”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探索土地流轉模式,通過將農戶退果地連片流轉承包給種植大戶統一管理種植,推行套種等新模式,提高種田農戶效益﹔加大農技推廣力度,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引導種植戶優化種植結構,不斷提高耕地地力和土地產出率,增加種植戶收益,為糧食優產高產保駕護航﹔積極探索訂單農業模式,由企業主體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有效抵御市場價格風險,確保農民合理收益。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鄉共完成“退果還糧”420余畝。在高澤村委秦家、東山自然村建立了“退果還糧”大豆玉米套種示范基地。該示范種植基地種植的200余畝甜玉米,畝產量達2000斤,總產量超200噸,產值高達64萬元。大豆4.5元/斤,大豆畝產量預計200-300斤,產值預計達20萬元以上,畝產增加純收入600元以上。通過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崔家鄉昔日撂荒地成功“復活”,變成了“聚寶盆”,有力帶動了村民增收。(唐泓)

崔家鄉的全新農機專業合作社裡水稻溫室育秧。興安縣崔家鄉政府供圖
崔家鄉的全新農機專業合作社裡水稻溫室育秧。興安縣崔家鄉政府供圖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