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助力糧飼兼用型玉米產業發展

2022年11月29日18:1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專家對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進行現場查定。

專家對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進行現場查定。凌劍伊攝

11月28日,在都安縣保安鄉古良村的一片玉米地裡,幾名村民麻利地將秸稈搬到田壟邊堆放整齊,這些秸稈將作為青貯玉米飼料,極大緩解牲畜冬天的飼料問題,同時,也讓更多農戶增收多了一條途徑。

當天收的是村民韋秀和家的玉米秸稈,6畝玉米地半天就收完了。“真沒想到,這些原來沒啥用處的秸稈還能變廢為寶,成了農戶增收、養殖戶受益的‘香餑餑’。”一邊忙著手裡的活兒,一邊忍不住感慨。“自從把秸稈做成青貯飼料之后,家裡干淨了,村裡的環境變好了,我們還有了一筆額外收入,多好的事呀!”說起秸稈變飼料,韋秀和喜上眉梢。對於韋秀和來說,這是一筆咋算都劃算的增收賬:“前幾年,飼料都是買的,來回折騰不說,光運輸費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下方便了,我再也不用往外跑了,一個月的飼料費就能省下不少錢。”

前些年,村裡經常出現秸稈焚燒現象。“現在不一樣了,不僅玉米可以收獲,秸稈還能作為牲畜的飼料,既省錢又方便。”韋秀和站在地頭滿臉喜色,“這些秸稈拉回去,經過粉碎、打包之后就變成一袋袋青貯飼料,家裡的幾十隻羊今年冬天的口糧就不愁了。”

其實,玉米渾身上下都是寶。在都安,玉米在收獲籽粒后,剩余的秸稈大部分砍掉后直接用於還田,另一部分晒干以后打成粉末保存作為干飼料。

“這種處理方法並不能充分利用秸稈的價值。”廣西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員、廣西科技特派員鄒成林說,青貯飼料具有營養價值高和耐貯藏的優點,玉米秸稈最佳的處理方式是在未干枯之前盡快制作成青貯飼料。而都安地區缺乏青貯飼料加工廠,或因秸稈加工廠較遠,大部分農戶沒有意願將自己不多的青貯秸稈拉去加工。

糧飼兼用型玉米兆玉215喜獲豐收。

糧飼兼用型玉米兆玉215喜獲豐收。凌劍伊攝

如何提高玉米秸稈的綜合利用率?鄒成林研發出了適合於家庭的簡易青貯玉米飼料加工技術,該技術對於養有牲畜的家庭來說非常有必要,可以極大地緩解牲畜冬天的飼料問題。

2022年,鄒成林以優良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兆玉215作為試驗材料,從玉米收獲粉碎、輔料制備、添加劑選擇、發酵溫度和發酵時間等方面開展研究,獲得了青貯飼料加工的工藝,開發了一種青貯飼料加工技術,“一種用於農村家庭的玉米青貯飼料制備裝置及制備方法”申請了專利。據悉,該技術簡單易學,可操作性強,能有效提高玉米秸稈的利用效率,提升秸稈的經濟價值,特別適合山區家庭養有牲畜的玉米種植戶。

經現場查定,兆玉215每畝較對照籽粒增收42.48公斤、秸稈增收529公斤,兩者累計增加產值197.17元,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通過試驗示范,周邊的農戶親身感受到了種植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帶來的經濟效益,贏得了農戶的認可。目前該品種已由廣西兆和種業有限公司開發,解決了種子供應的問題。

據介紹,都安縣是農業大縣,全縣玉米種植面積34萬多畝。玉米收獲后留下的秸稈如何處理,一直是個頭疼事。鄒成林說:“與其舍近求遠在外面買飼料,還不如想辦法就地取材。為此,我們適時引導農戶對玉米秸稈進行綜合利用,讓玉米秸稈變廢為寶。”據透露,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篩選鑒定及試驗示范家庭簡易青貯玉米加工技術研發,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真正實現了老百姓增收入、企業降成本、生態有保障。(王勇、凌劍伊)

(責編:王勇、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