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到一線 奮斗正青春
——記廣西貴港市港南區駐村任職選調生龐麗紅
龐麗紅入戶宣傳政策。貴港市港南區委組織部供圖
告別象牙塔,龐麗紅放棄了在上海工作的機會,選擇回到廣西貴港市港南區,做一個駐村任職選調生,到一個偏遠的脫貧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用青春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留下自己前行的足跡。
帶媽媽去駐村 從城市走向農村
“一聽到有個復旦大學的高材生要到我們村裡來,我真的被嚇了一跳。”貴港市港南區新塘鎮蒙大村黨總支部書記伍濤文想起剛聽到龐麗紅要到村裡來的事情,還為當時的擔心感到好笑:“一個大城市裡回來,嬌滴滴的小妹仔,我真怕她受不了我們這裡的環境。但是一年過去了,隻要是認識她的,都要給她豎一個大拇指!”
“在畢業后的去向問題上,我根本沒有猶豫過。”畢業於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的龐麗紅坦言,“就像我的偶像黃文秀姐姐那樣,讀書的意義,不是為了逃離家鄉,而是讓家鄉變得更好!”就這樣,龐麗紅考取了廣西貴港市的選調生,並且在領導征求駐村意見的時候,選擇了新塘鎮脫貧戶人數最多的脫貧村——蒙大村。
“剛到村裡的時候,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我媽媽。”龐麗紅父親已逝,母親已年過七十,由於骨質疏鬆,經常腰痛難忍,需要人精心照料,而她所駐的蒙大村與貴港市人才公寓之間車程將近一個小時。當“忠孝兩難全”這個難題擺在她面前的時候,她表現得很堅定。“在詢問過支書后,我決定將媽媽接到村裡來,我相信隻要我付出足夠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在做好工作的同時,把媽媽照顧好。”
就這樣,蒙大村村委會二樓一個幾乎被兩張床填滿了的小房間,成了龐麗紅母女的新家。白天,龐麗紅跟支書走村串戶,開會商討發展大計﹔晚上,她細心照料母親的衣食起居。每晚,她都會給母親按摩,直到母親睡熟。安頓好母親后,她便在房間裡打開一盞光線微弱的小燈,對一天的工作進行反思總結。
“有的同學問我苦不苦?”龐麗紅笑著說:“我是苦孩子出身,靠著好心人的幫助和國家的政策扶持才走到了今天。駐村的日子裡,我接觸過很多村裡的小孩子,在他們眼裡,我看到了夢想的光芒。我希望他們也能和我一樣,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然后回來改變家鄉。隻要我的工作能對此有所貢獻,我就心甘情願。”
跟群眾熟起來 從陌路走向心裡
“別看港南區和我的老家玉州區物理距離隻有110公裡,但是方言的距離差了何止十萬八千裡。”龐麗紅駐村之初面臨許多困難,其中最棘手的便是要在方言不通的情況下與村民打交道,處理干部與村民、村民與村民之間的各種問題。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她採取了一個“笨辦法”——用心學,模仿村干部的口音,模仿群眾的口音,加上肢體語言輔助,使盡渾身解數解決溝通問題。有時候因為群眾不熟悉政策,她又沒辦法用不太熟練的方言說得明白,她就帶著村干部再次上門溝通,直到解釋清楚為止。
“這個小姑娘一開始隻會說普通話,后來接觸多了發現這個小姑娘真的很認真,經常下來跟我們宣傳政策,幫我們弄補貼什麼的。雖然她的土白話說得不是很標准,但是接觸多了以后,基本還是能聽懂的。”蒙大村脫貧戶伍偉能一提起龐麗紅就連連稱贊,“特別是我聽說她是帶著媽媽一起過來的,就更佩服她啦。真是個又孝順又熱心的好孩子!”
耐心地處理問題、真心地與人溝通、細心地推進工作,就這樣,她成了村裡群眾的“貼心人”。龐麗紅和駐村工作隊、村干部們四處奔波,為村裡一個身體殘疾的孩子爭取到老師定期上門做免費家教的機會。遇到春節、清明、五一假期等外鄉人員返程高峰,她在節假日前就開始挨家挨戶反復地給村民們講解防疫政策。村委會的干部不太熟悉電腦操作,她就主動當起小老師,給他們上電腦課,大大提高了基層工作效率……
龐麗紅的一切努力,村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村干部對她更是贊不絕口,總是夸她是村裡的“萬事通”。駐村工作一年來,龐麗紅與村民們同吃、同住、同工,想村民所想,憂村民所憂,急村民所急,得到了村民們的接納和喜愛。
把產業搞起來 從書本走向田間
為盡快熟悉情況,龐麗紅在駐村的第一個月就走遍了整個村,通過走訪調研將村情民情、黨建情況、產業結構等基礎信息進行了全面摸排,用極短的時間把村裡情況摸清摸透,在駐村日記上記滿了村裡的大小事務和脫貧戶的各種信息。
“村裡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經濟作物以水稻、花生、玉米、甘蔗等為主,主要收入來源是勞務輸出、種植、養殖等,是典型的農業村,發展比較困難。”在一次村“兩委”聯席會議上,龐麗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培育壯大紅糖產業是一條可以挖掘的發展路子。”
蒙大村有八九十年的紅糖制作歷史,但多以散戶為主、不成經營規模。為培育壯大本村紅糖產業,龐麗紅提出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打造1300畝甘蔗生產基地,將村裡制糖散戶等進行資源整合,統一運營,推動本地紅糖產業“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延長甘蔗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響蒙大村古法紅糖名牌。2021年,蒙大村紅糖產量達500噸,產值超1000萬元。
現在,龐麗紅可以一邊說著不太標准的土白話,一邊用手比劃著跟脫貧戶交流農事,講產業獎補、雨露計劃等政策。
龐麗紅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一起,為脫貧戶、監測戶申請產業獎補140余次,申報資助讀書的“雨露計劃”43人次,申請跨省務工補貼86人次,申請小額信貸共56萬元,申請上級產業扶持資金150多萬元,申報水利工程項目80多萬元等等,有效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當地鄉村振興。
在這短短的一年裡,龐麗紅從根本聽不懂土白話,到現在能聽懂,甚至能“手舞足蹈”地交流﹔從駐村工作的迷茫,到現在熟知政策、村情民意﹔從浩如煙海的書籍走出來,到鄉村振興的第一線書寫自己的青春。
“青春無問西東,奮斗不負韶華!在這一年裡,能為村裡辦點事情,為群眾帶來一點實惠,我覺得很開心,鄉親們臉上的笑容,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將繼續在這片熱土上揮洒我的汗水,譜寫青春與鄉村振興的故事。”龐麗紅如是說。(黃福奇 劉力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