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專題視窗>>中國·忻城

忻城首批冬糯玉米棒喜獲豐收

2022年05月06日11:09 |
小字號
已經成熟的冬糯玉米棒
已經成熟的冬糯玉米棒

忻城“九分石頭一分土”,卻因獨特的地貌、土壤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孕育了口味和品質不凡的糯玉米,被人稱為“長在石頭縫的玉米”。當下,忻城第一批冬糯玉米棒陸續上市,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香餑餑。

4月29日,在忻城縣城關鎮板河村玉米種植戶韋文和家門口,一群人圍坐在一起挑選剛採摘下來的糯玉米棒,不一會便搶購一空。“第一批玉米長得好,帶皮的是賣5元一斤,不帶皮的是6元一斤,很多收購商來收購都收不到,根本不夠賣,我們一畝大概有四五千元的收益。”韋文和高興地說。

在忻城縣城關鎮板河村的玉米地旁,種植戶馬新蘭正把客戶預訂的三百多斤新鮮糯玉米棒分揀裝袋,她說,煮熟的糯玉米棒吃起來香甜軟糯、有嚼頭,而熬煮成粥則是黏軟清香,口感順滑、老少皆宜。“我今年種了12畝,今年的玉米產量高,個頭大,我們每天都會採摘將近2000斤發往桂林、來賓、南寧等地,深受外地人的喜愛。”馬新蘭表示。

據了解,今年雖然受到霜凍天氣的影響,但是首批冬糯玉米棒受到的影響並不大,玉米幼苗成活率高,玉米棒也是粒粒飽滿,相較去年個頭更大,平均畝產860斤左右。忻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董志勇介紹說:“忻城縣利用冬閑田發展冬糯玉米,通過雙季稻輪作模式發展產業,實現了農民增收。”

近年來,忻城縣大力宣傳推廣“稻稻+”種植模式,在城關鎮實施雙季稻輪作試點項目,通過在雙季稻區利用冬閑田實施輪作,種植第三季農作物,對採取雙季稻+輪作模式的農戶進行補貼,提高種植效益,有效遏制了傳統雙季稻區的耕地“非糧化”和“雙改單”等問題,逐步恢復綠肥生產,減少化肥用量和環境污染,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優化農田生態環境,提高耕地地力和耕地環境質量。

來源:忻城縣委宣傳部

(責編:龐冠華、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