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绿色理念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气象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高定村位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西邻“天湖”,北靠“三省坡”,是侗族地区保护最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高定村寨依山而建,现有鼓楼七座、吊脚楼六百余座,极富侗族特色的建筑群鳞次栉比,飞檐叠翠,层次分明,熠熠生辉,先后被评为广西“十大美丽乡村”“和谐村屯”,列为中国传统民落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西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
近年来,该村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紧抓发展机遇,以“绿色村屯”建设和广西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为契机,在人居环境、民族文化、民族团结、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标杆示范,建设环境优美、精神富足、社会和谐、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气象。
“绿色营造”让传统村落环境更优美
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党员干部分片包干的“网格化”管理,落实群众“门前三包”工作机制,发动群众对房前屋后、村内卫生死角开展整顿整治,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通过申请“一事一议”专项资金、“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等专项资金全力推进道路和排水沟硬化美化工程,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村内道路更加整洁,村庄环境更加优美。结合“厕所革命”、危房改造、“三清三拆”整顿等工作,大力拆除危旧房、柴棚等“顽固癣”40余处;结合乡村旅游建设,大力开展“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晴空下的高定村村貌。吴柳茜摄
“绿色生活”让侗族人民精神更富足
该村发动群众组建文艺队,逢年过节开展多耶、芦笙踩堂、侗族大歌、侗戏等文娱活动,引导和激励群众学习优秀传承文化,营造全民参与传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浓厚氛围,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同时,该村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篮球比赛、斗芦笙比赛等体育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大力开展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建设,发挥“侗感党建”宣传大喇叭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传递向上向善的生活理念,整治农村铺张浪费、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不良习俗,杜绝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村民们正在表演芦笙踩堂。三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绿色文化”让边界民族交融更和谐
该村围绕“三省坡”与贵州黎平县洪州镇、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镇建立“民族和谐文化圈”,签订以党建联建、文化联谊、清廉联倡、平安联创、治安联防为主要内容的党建联建共建协议,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侗乡村民们在村寨门口迎接宾客。三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同时,以侗戏、笛子歌、多耶、讲款等优秀民族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笛子节”“月也”交流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法制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等为主要内容的“侗感党建”活动和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铸魂,唱响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绿色发展”让侗族群众产业更兴旺
该村以广西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为契机,将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传统式农家民居建设,打造具有侗族文化特色,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旅游产业链,发展民俗生态观光旅游业。
同时,当地积极推进建设以高定村为中心、向林略村、大塘坳、三省坡、干冲村辐射的交通网络共计15公里,发展特色产业茶叶种植1300亩、油茶种植600亩,为高定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推动“绿色生产”,在开展农事生产过程中使用农家肥、无害化有机肥,持续保护耕地“地力”。大力开展耕地撂荒整治,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保护群众“粮食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石玉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