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青年看中國 創業創新謀發展
——第14屆中國—東盟青年營見聞

東盟青年代表參觀中國—東盟信息港。
東盟青年代表在茉莉極萃園體驗直播帶貨。
■編者按
5月,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廣西青年聯合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中國(廣西)國際青年交流學院承辦的第14屆中國—東盟青年營在南寧開營,來自中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泰國、越南等國的青年代表參加此次活動。5月14日至21日共8天的時間裡,參加第14屆中國—東盟青年營的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青年們走進南寧市參觀考察,深入了解廣西。記者一路隨同採訪,記下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A 見証了廣西科技發展
數字經濟賦能,智能制造助力。第14屆中國—東盟青年營的青年代表們深入科創園區、工業園區等地,參觀科創成果,見証廣西科技發展新成就。
在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數字經濟展示中心,東盟各國青年代表認真聽取相關負責人介紹華建通、泛糖網、招商雲等平台建設發展情況。柬埔寨青年代表段榮鵬聽得極為認真,拿出相機記錄下珍貴的影像資料,還不時拿出筆記本記下重點。“廣西很多經驗和技術都值得柬埔寨學習,尤其是將技術融入產業之中,大大提升生產水平。”他說道。“中國重視高科技發展,並且運用到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泰國青年代表欽納·平皮圖克參觀完后感嘆道。
中國—東盟特色商品匯聚中心是中國—東盟博覽會與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聯合打造的重點項目。通過線上數字化平台+線下沉浸式體驗相結合的方式,打造一個中國與東盟、RCEP其他區域國家乃至“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線上線下經貿往來的一站式首選平台。參觀過程中,東盟青年們拿起手機,掃一掃館內商品邊上的二維碼,立即就彈出了商品的信息以及購買方式。老撾青年代表蘇婷婷參觀泰國館,看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泰國的特色人文景觀以及特色食品時說:“在這裡能了解東盟國家的文化,還能買到當地的特色商品,真的太方便了。”
在南寧市青秀區伶俐工業園區內,東盟青年代表參觀了廣西建工集團建筑材料智能生產項目。“這麼大的生產車間,怎麼沒看到工人?”印尼青年代表邁克爾·西亞尼帕爾提出疑問,聽到工作人員介紹后他豎起大拇指,原來眼前的是智能生產車間,主要進行鋼筋集中加工,相比傳統生產車間工人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這裡隻有不到20名技術人員在操作設備。“這裡的智能生產車間都是智能化操作,比傳統人工模式效率高,還節省人力成本,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緬甸青年代表張才萍說。
B 創新賦能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帶動下,廣西鄉村的怡人美景讓人陶醉。5月16日,東盟國家青年代表們來到了“世界茉莉花都”橫州市,聞著茉莉花香,參觀茉莉極萃園、中華茉莉園等茉莉花產業基地,傾聽“一朵花開出一個大產業”的減貧脫貧故事。
橫州市茉莉花產量約佔中國的80%、全球的60%,橫州茉莉花茶成為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產品,橫州市成為全球最大的茉莉花產業基地。在中華茉莉園的茉莉花種植區,陽光下成片的茉莉花含苞欲放,潔白的花苞星星點點散落在綠葉間,花農們在花地裡靈巧快速地採著花苞。“你們今天採摘了多少?”“現在茉莉花收購價格是多少錢?”當看到花農帶著採摘好的茉莉花等待收購時,東盟青年們好奇地拋出各種問題。
在茉莉極萃園產品展示區,茉莉花茶、茉莉花酒、茉莉花美妝產品等特色產品琳琅滿目,讓東盟青年們紛紛駐足。“中國鄉村發展有很多創新做法,用小小的茉莉花開發出那麼多產品,真的很厲害。”泰國青年代表欽納·平皮圖克品嘗著手中茉莉花奶茶說。
新加坡青年代表陳琦韻在橫州市青年創業示范基地當起了“臨時主播”:“直播帶貨拉近了銷售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消費者能‘近距離’了解產品,幫助拓寬銷售渠道,提升銷量。”和她一起搭檔直播的是馬來西亞青年代表沙文·埃隆科萬,有過茉莉花種植經驗的他在直播鏡頭前侃侃而談。他說:“在馬來西亞也有很多年輕人使用電子商務平台,特別的方便。數字化轉型為東南亞青年的創業提供了更多機會,激發了東盟國家的經濟潛力。”
橫州市持續開發中國茉莉小鎮,建成茉莉極萃園花街花館,引進北京、福建、廣東等地知名企業,帶動本土企業轉型升級,單一的花茶正向盆栽、食品、康養、旅游、藥用等多個產業集群發展。“茉莉花也是致富花!”蘇婷婷表示,老撾有千年古樹茶,老撾可以借鑒橫州茉莉花產業的發展經驗。如今中國的直播帶貨很火,通過這一渠道,能把更多的農產品銷售出去。
泰國青年代表康頻頻對泰國的茉莉花產業有一定了解,她認為橫州市打造茉莉花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的做法值得泰國學習。
C 搭建平台交流互鑒
青年承擔著橋梁的角色,連接著當今與未來。東盟青年代表走訪了工業園區、創業示范基地、高校,與工業企業青年代表、青年創業者、學生支教團和志願者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了解中國推動減貧和廣西青年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故事。
東盟青年代表在與研究生支教團、西部計劃志願者代表進行座談交流時,廣西青聯常委、廣西志願者指導中心志工部副部長黃加榮介紹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以及在廣西的實施情況,同時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名曾經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的經歷和感受。在南寧市良慶區那馬鎮政府工作的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付金鈺則分享了她服務基層一線的經歷。在交流互動環節,東盟青年對該項目的服務領域、服務崗位、服務內容以及志願者的服務經歷都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來自新加坡、印尼的青年代表,對於國家、地方、社會對項目的資金支持、專業技能培訓、就業政策等方面都提出針對性的問題,與中國青年代表展開深入交流。
中國與東盟國家文化相通,習俗相近,有著源遠流長的交往歷史。活動期間,東盟青年代表還體驗手工扎染工藝和古代拓印技術,參觀廣西民族博物館壯族文化展,通過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老撾青年代表史曼紅是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青年老師,她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這次在廣西的文化體驗讓她印象深刻:“文化是友好交流的重要紐帶。我想要深入了解中國歷史,了解廣西民族文化,把所見所聞講給學生們聽,為國際中文教育貢獻更多力量。”
通過8天的相處,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青年加深了彼此的友誼,心和心連得更緊。“這次活動加強青年交流和相互了解,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國青年代表汪瑩說,她在與東盟青年朝夕相處的過程中,一方面了解到各國的青年組織以及重點關注的合作領域等信息,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東盟青年對中國的認知以及對未來的發展規劃。
馬來西亞青年代表拉扎·拉菲夫丁告訴記者:“我認識很多朋友,收獲了友誼,在中國—東盟青年交流晚會上,我穿上本國服裝和大家一起表演節目,非常令人難忘,回國后我一定要和朋友分享。”
“這次活動我收獲很多,尤其在與中國青年代表交流過程中,收獲了各行各業的知識。我也分享了柬埔寨的發展故事和經驗。”段榮鵬說。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國(廣西)國際青年交流學院院長陳志杰表示,希望東盟青年做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和平使者、友誼使者。通過搭建這一交流合作平台,促進青年共同發展,引導支持中國和東盟各國青年積極參與中國—東盟合作,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凝聚更廣泛的青年共識。(記者 黃靜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