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學院:推進精准幫扶取實效 助力鄉村振興賦新能

小康夢圓,再啟新程。自鄉村振興全面啟動以來,河池學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科教優質資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助推河池市宜州區合寨村、環江縣五圩村等7個定點幫扶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用實際行動帶動村民共繪鄉村新貌,攜手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河池學院定點幫扶村樂衣村香檸產業。
一是發揮科技優勢,強化服務保障,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學校強化服務意識,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科技優勢,圍繞鄉村振興目標要求開展科技服務工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學校先后與忻城、宜州、環江等縣區開展校地合作,人工智能與制造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利用學科優勢組建了現代桑蠶產業學院,主動為地方桑蠶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持﹔先后組織專家9人次到忻城等地專題調研7次,選派科技特派員5人次指導農業生產4次,對口幫扶活動6次﹔在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建立河池學院鄉村治理和村落文化發展研究基地,在鄉村有效治理方面加強校地合作﹔利用學校人文社科研究優勢,積極申報鄉村振興有關課題,其中國家課題1項,校級課題5項,加強民族地區鄉村治理理論研究,把論文寫在鄉村大地上,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推進人才培養,做好培訓服務,以人才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學校發揮人才培養的優勢,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支持。首先,明確辦學定位,推進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學校以特色鮮明、基礎扎實、優勢凸顯的區域知名地方應用型大學為定位,扎根河池辦學,發揮教育優勢,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鄉村教師,引導廣大師范生牢固樹立扎根基層、服務鄉村,積極服務與支撐國家“強師計劃”,從源頭上改善河池基礎教育教師隊伍質量,努力為農村地區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其次,加強鄉村教育培訓,提升鄉村人才素質。教師教育學院組織開展“國培”“區培”,為河池基礎教育師資培訓達19期,培訓人員達3000多人次,助力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商學院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期次,培訓人員120名﹔舉辦了村“兩委”干部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1期,培訓人員50名。最后,推動校企合作,促進涉農專業人才的培養。河池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與廣西時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設了“時宜公司現代桑蠶科技實驗班”,實施人才“半訂單式”培養模式,已舉辦了3期,輸送桑蠶科技專業人才80多人。
河池學院定點幫扶村英豪村香牛產業。
三是發展特色產業,因村指導項目,以產業賦能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深入基礎群眾,細致摸排調研村情民情,研究切實可行、振興謀發展的好項目。學校因地制宜加強產業發展指導,在資金、技術、資源等方面給予各定點幫扶村的產業發展大力幫助和指導,累計投入150多萬元資金,用於支持產業發展。學校通過項目建設牽引鄉村振興,補齊短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成果,促進村民增收致富。推進“一村一特色產業”項目,發展了鴕鳥、香豬、香牛等環江特色產業。其中,養殖鴕鳥111隻,帶動111戶脫貧戶養殖,預計戶均增收1500元﹔香牛600多頭,帶動脫貧戶54戶﹔養殖香豬3000頭,帶動近300戶脫貧戶發展產業﹔生產車間5個,可為脫貧戶提供110個就業崗位﹔種植喀斯特香檸約90畝,特色中草藥南板藍根180畝,有效促進了群眾增收。
河池學院定點幫扶村吉祥村木耳產業。
四是加強消費幫扶,優化購銷通道,以消費賦能鄉村振興。在了解到定點幫扶村的大米、牛肉、山茶油、沃柑、蜜香橙、香菇等農產品無公害、原生態、質量好,但群眾苦於沒有銷路、增產不增收的情況后。學校提出了發揮學校師生員工人數多、消費大的優勢,包銷脫貧戶的農產品,通過消費村民的農產品增加村民收入。學校開展聯合式採購,校工會在重要節慶定向採購環江縣農特產品,作為福利發放給廣大教職工,採用“以購代捐”方式助力定點幫扶村的經濟發展。累計幫助定點幫扶村和脫貧戶銷售大米30310斤、牛肉3755斤、山茶油260斤、沃柑11385斤、蜜香橙900斤、香菇94斤、木耳500斤,銷售額640000元。通過訂單式採購讓脫貧群眾吃下“定心丸”,實現持續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河池學院定點幫扶村五圩村油茶產業。
大筆繪新圖,鄉村日日新。河池學院未來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於有關鄉村振興重大決策部署,圍繞鄉村振興目標,高標准高質量推進產業振興,為鄉村有效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促進鄉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雙豐收,持續保持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繼續為鄉村振興貢獻“河院智慧”、凝聚“河院力量”。
來源:河池學院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