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區:三個抓手推動清廉鄉村走深走實

今年以來,百色市右江區深入推進清廉鄉村建設,通過強化基層干部作風、嚴格執行村務監督和打造鄉村廉文化為主要抓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把清廉鄉村建設融入到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民主建設、社會管理等各項工作中。
全面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清廉鄉村注入“廉動力”
持續推動村級黨組織“頭雁領航”提升計劃,採取制定村級發展計劃、每個村黨支部書記每月與黨員開展一次談心談話、進行一次理論共學、每個季度一次小結、每半年舉行一次村情難題會診“五個一”結對幫帶措施,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全方位幫帶培養。今年以來,已調整落實104名導師結對幫帶104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2期、頭雁論壇2期、拉練2期並將清廉教育納入培訓的必修課。通過常態化抓好村干聯審,全面落實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資格聯審機制,定期對村“兩委”干部進行縣(區)級層面聯審,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清理、及時整頓,對新進入村干部隊伍的人選,一律先聯審后補選,堅決把不符合任職條件的人員擋在門外,防止村干部“帶病”上崗。
做深做實農村“三務”監督,為清廉鄉村筑起“防火牆”
建立健全村(社區)小微權力監管制度。全面落實村(社區)重要事項、重要決策“四議兩公開”制度,規范村(社區)黨務、村(社區)務、財務“三務”公開,完善公開目錄,規范公開內容、形式、程序和時間,推動村(社區)“三務”公開從辦理結果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公開延伸,不斷擴大群眾知曉面,切實提升監督實效。同時,完善對基層集體“三資”多層面、立體化監管機制,強化審計監督,通過開展右江區2021年預算執行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和2021年“鄉村振興”建設項目專項審計調查項目,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提供相關政策、項目資金的審計,保障鄉村清廉建設。
示范引領清廉文化進鄉村,為清廉鄉村奏響“文明曲”
依托五旗村的先進管理模式,在農村黨風廉政教育上創新教育理念,深入開展諾廉、講廉、演廉、評廉、展廉、送廉、賽廉“七廉”活動凝聚民心。“諾廉”即村干部每年年初向村民作出辦民實事和廉潔自律的承諾,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講廉”即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由駐村領導、村第一書記和村支部書記給村黨員講廉政黨課,傳達廉政教育內容。“演廉”即邀請區文化有關部門深入村組開展“廉戲鄉村巡演”活動,同時選擇廉政電影、廉政警示教育電教片在農村巡回播映。“評廉”即村干部在年底要對照年初的承諾做公開的述職述廉雙述報告。“展廉”即在村醒目位置制作了廉政文化宣傳欄,溫馨提示黨員干部要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送廉”即收集整理編印《農村黨風廉政教育制度匯編》免費發放給黨員干部。“賽廉”即舉辦了一次鎮干部黨紀條規知識競賽,形成“學條規,守條規”的濃厚氛圍。
自開展清廉鄉村建設以來,右江區通過深入挖掘村屯紅色資源、歷史典故、文化遺產、村規民約中的廉潔文化元素,結合廉政文化打造清廉鄉村,在各村屯主干道兩旁和公共場所打造廉潔文化陣地,將清廉文化、家風家訓、民風民俗、民生監督等內容融入村民日日見得到、用得著的村居文化場所當中,豐富拓展清廉文化內涵,推動清廉鄉村建設走深走實,讓村民抬頭俯視皆有“廉”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的熏陶,繪就文明鄉村“清廉”圖景。(陸蘭彬 黃朝瑋 周勝偉 梁卓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