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聚焦2022年鄉村振興·廣西

恭城人大:立足人大職能  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2年08月11日10:59 |
小字號
恭城瑤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深入觀音鄉觀音村調研產業振興工作
恭城瑤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深入觀音鄉觀音村調研產業振興工作

恭城瑤族自治縣位於桂林市東南部,距市區108公裡,轄6鎮3鄉117個行政村,總面積2149平方公裡,總人口30萬人,其中瑤族人口佔60%。近年來,恭城以堅持“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發展模式而聞名全國,並被聯合國確認為“發展中國家農村生態經濟發展典范”,先后獲得“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色能源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與農村旅游示范縣”“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月柿之鄉”“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首個氣候宜居縣”等二十多項榮譽。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自治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立足人大職能,在推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彰顯擔當,展現新作為。

勇於擔當作為,確保履職行權到位

自治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勇於擔當作為,認真履行好立法、監督、決定重大事項等法定職能,努力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人大貢獻。

行使好立法權。一是精准精細立法。堅持精准立法、民主立法,科學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制定自治縣立法程序規則,提升民族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恭城瑤族自治縣森林資源管理條例》修訂工作2021年5月26日獲批,7月1日起施行,成為廣西12個自治縣現行有效的23件單行條例中第一件完成修訂程序的單行條例,為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護航。今年以來,啟動《恭城瑤族自治縣瑤醫藥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通過立法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壯大瑤醫藥產業,推進鄉村振興。二是促進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際,完善農村土地承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能有效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法律法規。引導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念,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范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

行使好監督權。自治縣人大常委會立足工作實際,精准選取監督議題,切實提高監督實效,多措並舉齊發力,助推鄉村振興。一是精准選取監督議題。圍繞縣委的決策部署,選取鄉村風貌提升和農村環境改善、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等監督議題,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康養示范縣創建,全力推進鄉村振興。二是切實提高監督實效。開展專題監督,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該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深入9個鄉鎮30余個行政村86個現場點進行現場調研,發放調查問卷300余份。通過走訪了解、座談交流、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進行全面調研,聽取自治縣人民政府專項報告,提出審議意見交縣政府辦理,有力地推動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跟蹤督辦建議,助力鄉村振興。自治縣七屆人大六次次會議代表共提出97件建議,其中涉及鄉村振興的有46件。通過不斷跟蹤督辦,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切實讓代表滿意,全方位、多渠道推進鄉村振興。

行使好重大事項決定權。自治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把好財政預算審查關,積極支持政府對接國家政策,破解政府融資瓶頸,確保更多的資金項目投向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等事項,認真開展調查研究,適時作出決議決定,把縣委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人大法定程序,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

行使好人事任免權。堅持黨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機統一,把好人事任免關,把熟悉農業農村工作,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人員任用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崗位上去,凝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合力。20212年該縣人大常委會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69人次。

充分調動人大代表積極性,確保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到位

自治縣人大常委會組織各級人大代表開展“助力鄉村振興—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代表骨干表率、橋梁紐帶和監督促進作用,切實助推解決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問題。活動期間,各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開展主題活動,召開民情溝通會,深入鄉村振興工作前沿陣地,助推全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深化。

發揮代表的宣傳引導作用。2021年8月,該縣人大常委會對剛剛當選的自治縣第八屆人大代表進行培訓,培訓內容緊扣履職實際和鄉村振興主題,主題鮮明、形式多樣。通過培訓,人大代表對如何履職有了深刻的認識,為做好人大各項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組織人大代表特別是領導干部代表深入到鄉鎮、農村,宣傳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和要求,宣傳引導群眾投身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營造“人人參與,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圍。

發揮代表的帶頭示范作用。充分利用部分基層人大代表是鄉村發展“能人”、產業“大戶”的優勢,鼓勵引導基層人大代表帶頭創業,帶領群眾創業,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產業融合發展的引領作用。積極發揮人大代表在思想素質、個人品質、眼界見識方面的優勢,大力弘揚鄉賢文化,引導普通群眾在思想觀念、社會認知上得到提升,激發群眾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生動力。如縣人大代表伍強,在縣人大常委會的引導和幫助下,組織經濟能人成立了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五指毛桃種植600余畝,樹立了產業振興樣板。

發揮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利用人大代表聯系選民的有利條件,扮好群眾代言人角色,掌握社情民意,做好解疑釋惑,積極為當地黨委、政府建言獻策,切實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積極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今年以來,自治縣人大常委會籌措資金100多萬元,完善57個代表聯絡站建設。

密切聯系群眾,確保服務工作大局到位

圍繞“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鄉村振興目標,自治縣人大機關主動服從於地方中心和重點工作,積極主動做好機關幫扶聯系村以及常委會負責人挂聯重點項目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人大力量。一是以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抓好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証,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不斷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機關黨支部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幫助聯系村(社區)黨支部爭創五星級黨支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聚合和潤滑作用,固好鄉村振興的“根”。2021年該縣機關黨支部支委班子給聯系村(社區)上黨課6次,開展共建活動8次。二是抓好聯系村鄉村振興工作。今年以來,常委會黨組組織精干力量,研究制定可行方案,加大組織協調和幫扶力度,全力將聯系村打造成為縣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為進一步推進“三清三拆”工作,縣人大機關擠出單位經費,並多方爭取資金9萬多元和支持聯系村抓好“三清三拆”工作及“三微園”的建設。組織機關志願者主動服務72人次,組織群眾清理積存垃圾、衛生死角等54處,清理亂堆亂放30處,清理溝渠6.2公裡,拆除殘垣斷壁和危舊建筑96處,建設“三微”(微菜園、微果園、微花園)18處,鋪設草坪300多平方米。聯系村風貌煥然一新。(周冠校)

來源:恭城瑤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