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廣西百色隆林供電局:“電力足跡”踏出鄉村振興康庄大道

郭信偵是南方電網廣西百色隆林供電局德峨供電所五彩民族班的一員,在德峨這個“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他早已習慣了用當地的方言為少數民族群眾服務,就如同他所在的班組,幾十年來一直在背后默默的守護著德峨這個“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以實際行動“電”亮了滇、黔、桂三省(區)交界的民族團結之光,為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電”定了基礎。
質朴語言敲開民族交流窗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南部隆林縣德峨鎮,是我國苗、彝、壯、漢、仡佬五個民族的聚集地,少數民族佔全鄉人口93.6%。
“要想服務德峨鎮的父老鄉親,你至少得掌握5種語言,不是‘方言大學’畢業的你可干不來這活。”五彩民族班的老員工楊必昌打趣著說。
出身漢族的周程對此深有體會,2020年他剛調到德峨供電所工作就遇到了一樁“糗事”。當時在德峨鎮新街村馬排屯的老鄉家中催收電費時,由於客戶家中隻有留守老人,而老人家又不會說普通話,他當時才真正深刻的領悟到“雞同鴨講”這個成語的真諦。周程當時實在沒辦法,隻能打開微信視頻通話求助班組的楊必昌,通過遠程翻譯,最終才得以和老鄉交流。但遇到幾次類似的事情之后周程覺得這不是長久之計,山裡信號本來就差,視頻翻譯還經常掉線,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為此,班組最資深的楊必昌心生一計,他在班組創辦了“方言大學”並開設“方言夜校”,讓班組來自不同民族的員工擔任老師,他本身是苗族就教大家講苗話,黃龔華是彝族就教大家講彝族話。長此以往,班組的員工個個都成為了“方言大學”的“畢業生”,班組人員在開展電費催繳、樹木談判、入戶走訪時再也不用依賴“翻譯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效解決了區域內少數民族客戶語言不通、風俗習慣不同等的問題,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一家親。
優質服務架起民族連心橋
五彩民族班所在的德峨供電所肩負德峨鎮、豬場鄉、金鐘山鄉三個鄉鎮29個行政村、503個自然屯、將近8萬人的生產生活用電,供電面積高達850.7平方公裡。轄區內的金鐘山營業廳,服務著條件最為辛苦的金鐘山鄉,但德峨供電所在2021年10月卻創下了連續26個月零投訴、41個月電費結零的紀錄。
“喂!是德峨供電所嗎?我是金鐘山鄉那馬村的,我家停電了,你們可以過來看一下嗎?”2022年7月3日是周末,五彩民族班值班人員黃龔華剛想吃口早餐,供電所值班室的電話就響起來了。
“沒問題!你別著急,等我們一下,我們馬上過來!”黃龔華將手中的包子揣進工具包,便帶著同為值班人員的黃玉園和韋景午,驅車近2個小時,趕到金鐘山鄉那馬村,片區經理羅代祥也到達了用戶家中。經過仔細檢查,為線路老化,黃龔華就指導用戶處理老化線路,清理老化線路后線路就正常運行了。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以后有什麼需要,直接給我們電話!”黃龔華笑著說。
山路有距離,服務無距離。2015年德峨供電所成立以來,為服務山區的群眾用電,已經更換了10余輛摩托車、150個輪胎。他們用心服務、用情保電,為綿延大山裡的少數民族用戶提供了舒心的用電體驗,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用電需求。
堅固電網聯結鄉村振興情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家用電器也越來越豐富,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用電負荷迅速增長。為了滿足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對電力供應日益增長的需求,南方電網廣西百色隆林供電局德峨供電所在2021年11月完成了對供電轄區內的10千伏八科線部分支線進行升級改造。由於該條線路上的負荷日益增大,加上設備老舊、頻繁發生跳閘。2021年以來,百色隆林供電局德峨供電所陸續投運新線路。升級改造的新線路分別為八科線馬排支線、瓦窯支線、新街支線,該部分線路總長度的三分之二均為人口較為密集的幾個寨子,約佔整條線路總負荷的一半以上。在完成線路核相送電的那一刻,寨子裡的燈亮了起來,沿線的村民告別了老舊的線路,更嶄新的台區、更堅固的網架、更可靠的供電為少數民族山區的群眾點亮了幸福生活。堅固的電網更釋放了發展動能,茶葉加工、烤煙產業、種桑養蠶在山間村寨蓬勃發展,一條條銀線匯聚成各族兒女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德峨鎮鎮長楊志輝激動地說道:“電壓穩了,動力足了,產業興旺電力先行!我們少數民族地區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楊志輝是土生土長的德峨人,電力條件的改善這些年來他深有感觸。
南方電網廣西百色隆林供電局和五彩民族班組不斷完善供電線路和電力設施,極力改善電力網架結構,有效降低了線路跳閘率,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以優質供電服務滿足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電力獲得感和幸福感,用真情實干“電”亮民族鄉村振興之光。(羅曉瑞 王亞玲)
來源:南方電網廣西百色供電局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