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廣西師大“數學課棧”:十年磨一劍 助力西部鄉村數學教學質量提升

2022年05月05日11:1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在鄉村振興號角吹響的新時代,《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落實極大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下簡稱“融合”),盡管鄉村學校硬件不再落后,但仍存在“融合資源不足、融合方法不多、融合能力不強”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從2011年來,廣西師范大學“數學課棧”團隊聚焦這些問題,創建了“數學課棧”數字資源與平台,並在中西部鄉村學校持續開展應用和實踐,極大推動了鄉村數學教學改革,切實助力了鄉村數學教育質量的提升。

深解“苦點”:需求導向,優化融合資源

雖然互聯網擁有海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但鄉村數學教師還常常苦惱於難以找到實用的、免費的融合資源。

依據鄉村數學教師的訴求和國家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團隊聚焦鄉村教師的“苦點”,追求“實用好用”的理念,創建“數學課棧”數字資源與平台。注重技術與數學知識的深度融合,突出對數學本質的深度理解﹔注重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突出對教學本質的深度關切﹔突出“動感有情+直觀有意+趣玩有味”的特質,契合學生數學學生心理規律,助力減負增效﹔微粒化的動感積件和易懂微課便於鄉村教師在課堂隨時可用,AR融媒體資源一旦在線獲取可離線應用,實現隨時隨地應用教學,較好解決了鄉村數學教師深度融合資源不足的“苦點”問題。

聚焦“痛點”:實踐取向,創新融合方法

在推動鄉村教師應用融合資源時,團隊發現,即使獲得很好的融合資源,鄉村教師也很難發生有效融合。其中的“痛”根源於教師教學觀念的問題和融合辦法的缺失。

為此,團隊提出“授人以魚的同時授人以漁和欲”的教學主張、“六何”認知鏈引導的教學設計觀等理論思考,注重理論緊密聯系鄉村教學實際,突出融合方法的學以致用和用以致學,三角驗証深度融合方法的有效性,形成了可操作的一般模式與方法,為鄉村教師“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資源提供創新方法,較好解決了深度融合辦法不多的“痛點”問題。

力克“難點”:協作同向,提升融合能力

融合方法固然創新好用,但融合能力才是關鍵因素。鄉村教師融合能力不強是融合的“老大難”問題。

為此,團隊追求共創共進的理念,優化大學、地方政府和中小學形成的共同體,創新結構優化、協同給力的聯盟團隊,創建“數學課棧研究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創生3·3數字資源建設及應用新機制,持續推動課棧資源的優化和應用﹔創新項目驅動、賽事活動、公益行動等實踐活動的動力機制,保障持續推動“培雁工程”“送教下鄉”等公益行動,成為促進鄉村教師融合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的創新路徑,較好解決了鄉村教師深度融合能力不強的“難點”問題,完成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裡”。

十年磨一劍,追夢新時代。團隊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突出成果,產生了積極影響。在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全國20多個省市建立院系聯盟單位63個,在長征沿途、革命老區、西部邊境等薄弱地區建立了鄉村實驗學校或實踐基地150多所,開展了線上線下公益活動300多場,培養了全國各地大學生志願者3000多名和種子教師200多名,幫扶了中西部鄉村孩子5000多名,輻射全國省市20多個、惠及學校700多所和師生100多萬,為鄉村師生提供優質資源和平台,助力“雙減”政策落實,助推中西部鄉村教育的振興。

團隊成果也為北京、深圳等發達地區應用,得到全國各地師生的廣泛認可。成果被遴選在國際數學教育大會展示,連續兩屆在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邀展,300多名專家學者到“數學課棧”參觀指導。(唐劍嵐、張婷婷)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