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推進礦山“生態開採”見成效

時下,在岑溪市三堡紅大石材有限公司天井沖花崗岩礦看到,曾經裸露的礦區已經披翠挂綠,在雨水和陽光的滋潤以及公司的精心管理下,綠植長勢喜人,綠色生態環境成為了該公司整改工作最為直觀的成果。
據了解,岑溪市三堡紅大石材有限公司以問題為導向,嚴格按照整改方案推進各項整改工作。“目前投入約500萬元完成邊坡整改,復綠面積約100畝,撒播草種約1噸,種植樹木約8萬株,施肥約3噸,道路硬化約600米,改造洗車池1座,循環水池4個。”岑溪市三堡紅大石材有限公司天井沖花崗岩礦礦山負責人譚志明如是說。
綠色礦山整治現場。岑溪市委宣傳部供圖
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指出岑溪市礦山開採存在的問題以來,岑溪各礦山立行立改,在職能部門和屬地政府的密切配合下,以整改為契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即開展礦山生態環境整治,全力推進生態修復,並全力打造綠色礦山。
在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岑溪市聘請廣西博環環境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作為環保管家,邀請中南大學資源循環研究院、中國石材協會專家教授把脈支招,組織31座花崗岩礦山企業業主參加專題培訓,8名企業代表前往福建省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寧縣現場參觀學習,提高整改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
同時,開展31座礦山全覆蓋指導檢查,督促企業完善截排水溝、沉砂池等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增設霧炮機、洒水車等,改善礦區及周邊環境。並進行復核評估行動,鞏固提升綠色礦山建設成果。對照進一步細化的梧州市級綠色礦山考核評分標准,邀請自治區級專家開展綠色礦山“回頭看”,經過專家按照新舊兩套考核評分標准同步評分,16座礦山均達到舊的綠色礦山建設標准(75分以上),15座礦山均達到新的綠色礦山建設標准(75分以上)。
此外,岑溪市還規范處置廢土廢石,穩步加快推進存量固廢綜合利用。督促企業開展隨意堆放的棄土棄石、洗砂廢泥清理,能迅速綜合利用的立刻進行綜合利用,對不能迅速綜合利用的,規范堆放,並對原廢石廢料場進行清理、降坡分級及復綠工作。
截至目前,岑溪市已投入資金2.3億元,累計出動人員35121人/次,機械9953台/次開展花崗岩礦山增綠復綠補綠,種植樹苗和花卉共638367株,播撒草種草籽13953.5公斤,施肥24757公斤,復綠面積3797.86畝,新建、疏通排水渠32068米,清理固廢2904538噸,硬化道路28410米。新增噴淋系統6900米,洒水車29台,霧炮機48台,新建54座沉砂池、雨水收集池17個。
時下,岑溪市花崗岩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並沒有停步,而是繼續發力,聚焦存在問題,補齊短板弱項,加快推進礦山復綠和生態修復工作,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礦山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不斷提升綠色礦山創建水平,持續鞏固擴大礦山整治成果,守護好綠水青山。(覃波 廖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