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結籽心連心——廣西擘畫新時代民族團結壯美畫卷
視頻|專訪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宗教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李振林
一個村子,生活著11個民族,一半以上是搬遷戶。
新移民初來乍到,民族不同,生活習慣各異,人心怎麼聚,發展怎麼搞?
“民族團結心向黨,感恩奮進奔小康。”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陳雙村的這副對聯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從山裡剛搬到陳雙村,以打獵為生的苗族青年韋玉榮沒了活計。犯愁之際,當地的壯族、毛南族群眾不僅手把手教他生產技術,還把自家的水牛、收割機借給他用。
“我們是一家人,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如今的韋玉榮已經是十裡八鄉有名的致富帶頭人,日子過得比自家種的砂糖橘還甜。
陳雙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韋貺攝
陳雙村的故事,為新時代廣西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寫下了生動注腳。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廣西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要繼續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字字千鈞,是重托,也是期待。
當前,廣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線,奮力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放眼征途,一幅繁榮富裕、開放創新、團結和諧、美麗幸福的錦繡畫卷,正在八桂大地上磅礡展開。
民族團結一家親,心相連情交融
在八桂大地,“同飲一江水、同耕一峒田、同住一個村、同組一個家、同讀一個班、同過一個節”的和諧景象隨處可見。多年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早已在廣西各族群眾心中生根發芽。
“千棵青鬆共一嶺,萬根翠竹同一林﹔民族團結實在好,恩恩愛愛一家親……”40多年前,仫佬族青年謝慶良與壯族姑娘黃淑芝因山歌結緣。后來,夫妻倆將山歌教給兒子、兒媳、孫子、孫女。一家三代同唱山歌,成為一段佳話。
侯光祖一家全家福。周恩平攝
在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八灘村,有一個特別的十口之家。侯光祖一家四代同堂,就有苗、瑤、侗、壯、漢5個民族。一家人同住一棟房,共吃“大鍋飯”,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廣西2020年漢族和少數民族混合的家庭戶戶數比2010年增加近30%,全戶少數民族混合的家庭戶戶數比2010年增加近25%。一個個幸福的小家,構成了廣西民族團結“大家庭”。
大新縣碩龍鎮德天村被稱作“瀑布腳下的村庄”。守著亞洲第一跨國瀑布,邊民們卻過了好些年的窮日子。旅游開發伊始,各家各戶自己扎竹排自己劃。為了招徠游客,你出價十元我就喊五元,你降到五元我就喊三元。到頭來,邊民們賺的錢越來越少,矛盾越來越多。
在村裡黨員的推動下,德天村成立了旅游服務公司,按照“黨支部+公司+邊民”的模式經營,組織改進扎竹排技術,統一竹排裝飾設計,集中游客輪流出船。
“團結就是力量。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竹排觀光生意很快就上了正軌。”德天村黨總支部書記麻成武感慨不已。嘗到甜頭的邊民們,又合作搞起了民宿和農家樂,收入水漲船高。
如今,一排排竹排上國旗迎風飄揚。竹排成了中越邊境上的“流動哨所”,邊民就是站崗在水上的“哨兵”。從世代“守窮邊、窮守邊”到“留得住、能致富”,變化看得見,幸福摸得著。
團結固則百業興。如何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八桂大地上常開長盛?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部署新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鞏固深化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努力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
民族團結一家親,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
靖西市是典型的壯族聚居地,壯族人口達九成以上。對於壯漢雙語法官梁蓬勃來說,一口流利的壯語是他打開工作局面的好幫手。
在一起離婚案中,梁蓬勃需向當事人解釋法律術語。
剛開始,梁蓬勃用普通話說了半天,當事人還是似懂非懂。后來,他改用壯語解釋,把“感情破裂”譯為“不合適”,“分居”用“夫妻雙方各過各的生活”表示,當事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2018年,廣西高級法院會同廣西民宗委,以12個壯族聚居縣(市、區)基層法院為試點,評出首批廣西壯漢雙語法官。次年,這項工作在全區鋪開。
截至目前,廣西已有266名壯漢雙語法官。優質高效便捷的雙語審判服務,成為一項民族團結的“暖心工程”。
馬山縣法院與“貝儂”一同開展調解工作。李睿攝
“有麻煩糾紛,大家莫惡爭。‘貝儂’(壯語中指兄弟姐妹、朋友或關系特別好的人)來坐坐,和事山歌哼……”在鄉親們自編自唱的山歌裡,濃縮的是新時代馬山版“楓橋經驗”。
今年8月11日,馬山縣一處農家小院裡,兩兄弟達成了調解協議,和好如初。
因瑣事矛盾升級,比鄰而居的兩兄弟誰也不願進對方的家門。找准症結后,主辦法官李偉邀請村干部作為“貝儂”調解員參與調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合力消除“兄弟阋牆”。
2016年以來,馬山縣通過“貝儂”調解機制,解決矛盾糾紛3500多件,7000多名當事人冰釋前嫌。
社會治理水平的提高,不僅體現在具體糾紛的化解方面,還體現在政策和條例的制定方面。
比如廣西有不少“長壽之鄉”,而什麼是長壽資源,沒有明確的定義。今年7月1日,經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批准通過的《巴馬瑤族自治縣長壽資源保護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對長壽資源進行了立法界定,使長壽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有法可依。
富川瑤族自治縣出台條例保護傳統村落,三江侗族自治縣出台條例保護侗族百家宴,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出台條例保護鳳騰山古墓群……截至今年7月,廣西各自治縣現行有效的單行條例達到24件。條例瞄准當地發展中的痛點與難點,極具地方特色,為社會治理的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民族團結一家親,文化認同不斷加深
憑海臨風,宛轉悠揚的琴聲傳來。
依海而居的京族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先民們從桅杆的繩索、櫓與船的搖擺碰擊發聲中獲得啟迪,模仿制作出獨弦琴這一古老樂器。
蘇春發(左)教授獨弦琴。東興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上世紀90年代,精通獨弦琴的老一輩藝術家大多已過世,能夠彈奏獨弦琴的人屈指可數。為了挽救瀕臨失傳的京族獨弦琴藝術,蘇春發決意棄商從教,培養新苗子。
京族獨弦琴百人彈奏表演。黃天福攝
近年來,東興市一直致力於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京族獨弦琴藝術,開設京族獨弦琴藝術培訓基地並提供免費培訓。“現在每個京族村和京族學校都有獨弦琴傳習基地,甚至還有很多外地人慕名來學,我再也不用擔心后繼無人了。”已屆花甲之年的蘇春發滿臉笑意。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農歷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廣西其他世居民族的重要節日。2014年,廣西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地方性法定節假日,每年放假兩天。由此,各民族從自己過節變成了共同過節,為相互理解、搞好民族團結奠定了基礎。
“壯族三月三”跳竹竿舞活動。人民網 彭遠賀攝
年年相約三月三,八方賓客踏歌來。
今年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打造“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消費品牌的第五年。經過精心打造,“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已成為推動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展現壯美廣西新風貌的盛會。“桂風壯韻濃”“民族體育炫”“相約游廣西”“e網喜樂購”“和諧在八桂”五大板塊1000多場活動精彩紛呈。
搶花炮比賽現場。覃才倍攝
突破、擋人、變向、快沖……在“民族體育炫”主會場桂林市興安縣,一場搶花炮比賽激戰正酣。這一有著500余年歷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正煥發出新的活力。“真有意思,看起來像是東方的橄欖球運動。”圍觀的游客躍躍欲試。
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王建平表示,“壯族三月三”節慶活動全景式地展現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風採,使各民族交往更加頻繁、交流更加深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牢固。
石榴結籽心連心。一直以來,廣西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興。”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廣西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
相關鏈接: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祖國南疆,少數民族1880.8萬人,佔總人口的37.52%,其中壯族人口為1572.20萬人,佔31.36%,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詳細】
村干部與各民族群眾接觸最頻繁,是民族團結的“排頭兵”。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平等村黨支部書記潘慶標,是一位壯族農民,更是一位響當當的“壯族代表”……【詳細】
隻有一根弦,卻能彈出超過三個八度的音域,而且全部用泛音來彈奏整支樂曲,音色明亮悠揚。這是流行於廣西防城港東興市京族群眾中的古老樂器獨弦琴……【詳細】
防城港邊境管理支隊灘散邊境派出所位於中越邊境,轄區常住人口兩萬余人,居住有壯、漢、瑤、京、滿等十多個民族群眾。放眼全國,這或許是一個不起眼的派出所……【詳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