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啃石頭”的扶貧戰士

——追記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鎮西村駐村工作隊員庄寧斌

2020年05月12日09:4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庄寧斌駐村日記。黃煉攝
庄寧斌駐村日記。黃煉攝

人民網大化5月12日電 “在我看來,已經不是啃骨頭,而是啃石頭了。加油干吧!”這是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鎮西村駐村工作隊員庄寧斌駐村日記裡的一句話,也是庄寧斌對脫貧攻堅任務、形勢的清醒判斷和認識。

5月9日16時20分左右,庄寧斌在回城對接相關工作的途中,在六也鄉弄茶村村部后山發生車輛墜崖,不幸罹難,倒在了無數次跋涉過的扶貧路上,年僅5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

5月10日,雅龍鄉鎮西村村委辦公室的一個角落裡,庄寧斌專用的辦公電腦依然運行著。“我不想幫庄哥關機,相信他還會回來的。”駐村工作隊員韋俊竹說。

“為人謙虛謹慎,和藹可親,做事求真務實,兢兢業業……”說起庄寧斌,悲傷的同事們反復說著這些話,回憶便越發的沉重。

愛農民如兄弟的科技特派員

庄寧斌的人生履歷,科技工作幾乎佔據了他的大半生。2019年6月,機構改革后,庄寧斌原來所在的地震監測中心並入縣應急管理局。

去駐村之前,庄寧斌一直是單位的科技特派員,且在科技領域有所建樹。2006年至2019年,他先后14次在國家、自治區、市、縣等各級各類科技評比活動中獲獎。2013年11月,科技部授予庄寧斌“2013年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個人” 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為了啃下脫貧攻堅最后的“硬骨頭”,曾在百馬鄉有過4年駐村經歷的庄寧斌,再次被選派到雅龍鄉鎮西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

鎮西村下轄44個村民小組95個自然屯,境內山多地少,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石漠化程度高。2015年精准識別確定貧困戶463戶1864人,貧困發生率為38.83%。經過4年努力,貧困發生率降至22.19%。

庄寧斌深知,脫貧問題,群眾是主角,隻有解決好群眾的難題,才能與他們打成一片,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駐村以后,他以科技特派員身份,在推動鎮西村“3+1”產業發展中,發揮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特殊的作用。

鎮西村是大石山區,傳統種植玉米增收不大,於是,他就和大家一起謀劃,萌生了發展吳茱萸產業的設想,隨后一起到鄰縣考察后,決定種植吳茱萸。在北部灣投資集團的資金支持下,鎮西村種植了400多畝吳茱萸。作為技術指導員,庄寧斌全程參與了這個產業的發展。

2019年3月,第一批吳茱萸苗運到村裡,他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一起,跟著群眾把一捆又一捆吳茱萸苗搬運下車。搬運的時候,他不時地叮囑大家:“要小心!要小心!不要把它的根系給弄傷了,那會影響產量和質量的。”群眾來領吳茱萸苗回去種植前,他總會仔細地查看一遍吳茱萸苗。

在開展種植現場培訓的時候,庄寧斌邊向種植戶們講解種植要領邊示范:“一般要按株行距10至12米挖坑,每個坑的直徑在0.5至0.7米之間,深度大概0.5米。如果苗根長,可以稍微把坑再挖深一點……”說起庄寧斌教大家種植吳茱萸的場景,村民唐電還記憶猶新。唐電說:“他教我們挖好坑后,又教我們施肥、栽苗、覆土,還特別提醒我們,覆土的時候不要一次性覆土,要先覆土到坑深一半時,將苗輕輕向上提一下,再又覆土踏實。”

庄寧斌總是那樣細致認真,不厭其煩,把自己的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種植戶們。有的種植戶領會能力較差,沒有按照要求去做,他就手把手地教,那樣子像極了一個老師教小學生一筆一劃地寫字。

在后續的管理中,他還組織群眾舉行現場培訓活動,指導群眾做好吳茱萸的管護工作。平時去下隊或下隊回來,路過吳茱萸地,他都要停下來走進去看一看。

“4月底,庄寧斌戴著一頂草帽,汗流浹背來到我家,詳細詢問我家種植的20畝吳茱萸的生長情況,告訴我管護的一些常識。”村民唐電說。在他的指導幫助下,如今,鎮西村的吳茱萸已經開始挂果。

民康種養合作社是鎮西村最大的“黨旗引領·聯建聯養”扶貧養殖場,現存欄肉牛60頭,七百弄雞2500羽,帶動貧困戶140戶。作為村裡的養豬技術指導員,庄寧斌經常到養殖場進行養殖技術指導。“庄哥告訴我雞啄毛補鈣,牛反胃喂紅糖……”合作社管理員班金韓說。當得知庄寧斌不幸遇難,班金韓眼睛瞬間紅潤了起來。

5月10日上午,雅龍鄉鎮西村弄兄屯貧苦戶唐秀萬在他家種植的6畝吳茱萸地裡清除雜草、施肥培土。看著長勢良好的吳茱萸苗,他心裡開始盤算今后的收入,打心裡佩服幫扶干部庄寧斌給他的脫貧增收點子:在家裡山坡地、房前屋后種植中藥材吳茱萸,這種藥材對技術管理要求不高,兩年就可以挂果,保証收入無風險。

當唐秀萬還沉浸在脫貧憧憬中時,傳來了他無法接受的殘酷現實:庄寧斌發生車禍不幸遇難了!

2019年春節前,唐秀萬在當地務工不小心受傷,4根肋骨骨折,庄寧斌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探望,噓寒問暖,鼓勵他安心治病,等病好了再幫找另外一份工作。出事前幾天,庄寧斌又來看望唐秀萬,當見到他隻吃青菜不見肉時,便掏出200塊錢塞給他改善伙食。

唐秀萬一直無法相信,吳茱萸已經開始挂果了,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說沒就沒了呢?!空留滿地的吳茱萸蓬勃生長。

“庄寧斌同志是一個技術型人才,鎮西村種養產業發展,他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建議,特別是在農業技術方面,他更是行家裡手,經常向群眾傳播技術,幫他們解決困難。”鎮西村第一書記黃宗說。

愛事業如生命的駐村工作隊員

庄寧斌待人熱情隨和,工作一絲不苟。

“駐村以來,他干的多說的少,所負責的略榮片區工作,家家戶戶的基本情況都了如指掌。”鎮西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主任韋明珠說。

“他不善言辭,隻會埋頭工作!”在妻子覃婉露眼中,庄寧斌是個“悶葫蘆”,少言寡語。但在單位同事和群眾口中,他卻是另一個模樣。

幾年前,陸寶現和庄寧斌曾在林茂村一起駐村,他說:“那時開展整屯搬遷摸底調查工作,我們每天徒步翻山越嶺去屯裡、弄裡走訪排查。一天下來,大家累得不想動彈,可他晚上還主動加班做材料。那時的很多材料都是他一個人完成。”

庄寧斌下隊,包裡少不了這麼幾樣東西:雨傘、香煙、糖果、自拍杆、涂改液、印泥。庄寧斌不沾煙酒,但我們在他的辦公桌抽屜裡看到,一條新買的香煙剛剛開了兩包。他下隊經常拿些糖餅,逢老人或小孩給上一兩顆,遇上抽煙的會遞上一兩支煙。弄寧屯64歲的韋麗金知道庄寧斌遇難后說:“今后再也吃不到庄寧斌的糖餅了”。

弄敢屯至弄珠屯相距1.5公裡,走個來回需要1個小時左右,村民建房材料要從山頂順著300多米的滑線,把水泥磚、鋼筋和水泥等分裝下滑運送。為了督促弄珠屯蒙有京、蒙有昌、蒙有益等3戶貧困戶如期完成危改項目建設。從4月中旬開始,庄寧斌每兩天走一趟弄珠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動員他們開工建設,並幫助他們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直到庄寧斌離去,蒙有益家的危改項目還沒封頂。“后悔沒抓緊一點,讓庄老哥跟我們一起慶祝進新房。”蒙有益說。

4月30日,弄玲屯貧困戶韋建合家倒樓板,因缺乏人工,庄寧斌二話不說,跟著駐村干部、村干一起,直奔韋建合家幫忙搬砂子撈漿,解決群眾燃眉之急。

“老家在遼寧,什麼時候來大化工作,家裡有幾口人,小孩在哪裡讀書……庄老弟把我當作親人一樣跟我無話不談。”說起庄寧斌,56歲的唐秀專像聊起自家兄弟一樣侃侃而談。

唐秀專長期患有慢性病,隻能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2019年,庄寧斌多次上門動員唐秀專養殖2頭肉牛、4頭肉豬,種植黑豆9.8畝,用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識,手把手教唐秀專做好管護,當年就增收了11800元。同年,易地搬遷到欽州中馬產業園,順利實現脫貧。

“3月18日至20日,庄寧斌連續三天到我家動員、協助我拆除危舊房,測量宅基地面積、填寫補助申請表……前前后后都是他在幫我操辦,而且自帶干糧,從不肯在我家吃飯,真心實意地幫我做事,不計回報,我打心裡感激這個庄老弟。”

“5月6日,庄老弟自己開車到我家接我去鄉政府辦理低保,辦完了又專門送我回家,還叮囑我多注意保重身體,沒想到這竟然是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見面。”

提到庄寧斌的點點滴滴,唐秀專這個七尺男兒竟忍不住失聲痛哭。

舍小家為大家投身扶貧的好干部

“忙於工作,很少能顧及家裡。”這是妻子覃婉露和女兒庄思怡對庄寧斌的評價。

庄寧斌的妻子是大化高級中學教師,女兒正在讀高三,84歲的老父親,因無人看護,兄弟三人隻好集資請人照顧父親。“五一”小長假期,他抽空到南寧陪84歲的老父親睡了一夜。誰知,那一夜竟成了父子間的訣別。

今年春節疫情防控期間,庄寧斌正月初三就回到村裡開展工作。正月十七日,母親去世,他簡單處理完母親喪事后,又匆忙趕回脫貧攻堅一線。

庄寧斌的突然離去,令他的妻女悲痛萬分。關於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女兒庄思怡回憶到:父親經常加班工作到凌晨兩三點﹔經常買東西去給村裡的孩子……

提起丈夫的好,覃婉露泣不成聲。回憶起結婚成家以來一幕幕溫馨的畫面,一段段塵封的往事,妻子覃婉露淚水漣漣。

家裡客廳的燈壞了,妻子一直叫他早點把燈修好,可是來去匆匆,修燈成了永遠的遺憾。后門的鐵門生鏽了,叫他修一修,因為心裡總惦記著村裡的事兒,修理家門卻成了妻子對他永遠的期盼……

“庄寧斌隻記得自己是一個扶貧干部,卻忘記自己是一個丈夫和父親。”單位同事唐淑萍說,群眾到村裡找庄寧斌辦事,他每次總是列好清單,逐項向群眾講明所需材料的要求,讓群眾“最多跑一次腿”。

和庄寧斌一起駐村的譚秀輝,既是同事、“戰友”,又是駐村“舍友”。譚秀輝說,他為了幫一戶搬遷戶申請低保,可謂是費盡周折,可惜事情還沒辦完,他卻走了……

“勤如牛,默默耕耘,一心為脫貧事業忘我工作的寧斌戰友一路走好!”“心裡裝著脫貧,唯獨沒有自己的寧斌戰友安息吧!”……5月9日,得知庄寧斌不幸遇難后,鎮西村工作隊的微信群、大化縣駐村工作隊的微信群,“戰友們”紛紛追思這位平日裡朴實無華、默默無聞的駐村工作隊員。

深入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庄寧斌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但他善用行動溫暖群眾的心,服務群眾如魚得水﹔庄寧斌是無情的,寧願愧對家人,也不辜負貧困戶,舍小家為大家﹔庄寧斌是有真情的,在沖刺決戰決勝脫貧中,他有頑強的戰斗精神,有堅如磐石的決戰信心和決心,可他卻倒在了“啃石頭”扶貧路上……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此時悲傷涕。庄寧斌,來不及與妻兒老小道一聲,來不及與朋友同事說一聲,就這樣倒在了圓夢小康的路上,用行動和生命詮釋了一名駐村工作隊員在脫貧攻堅中的堅守,留給親人朋友們無盡的悲痛、無盡的思戀。

心裡裝著人民的人,人民不會忘記他。在鎮西村人民的心中,庄寧斌,永遠是一個有溫度、有分量,且再也放不下的名字。(黃煉、劉江河、覃繼虎、覃文軍、陸榮斌)

(責編:王芳、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