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高水平開放,布局更優化(展望“十四五”·開放之門越開越大③)

本報記者 汪文正 

2021年04月13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高水平開放,布局更優化(展望“十四五”·開放之門越開越大③)

4月8日上午12時20分,從德國始發、滿載貨物的“長安號”返程中歐班列,順利入境到達阿拉山口口岸,這是今年該口岸通行的第1500列中歐班列。目前,“渝新歐”“鄭新歐”“長安號”“蓉新歐”等22條中歐班列線路經過阿拉山口,通達德國、波蘭等13個國家,往來運送貨物200余種。去年以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貨物運載量節節上升,連創新紀錄,成為中國對外開放一大亮點。

中國對外開放從東部沿海起步,由東向西、由點及面,開放布局在空間上向縱深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鞏固東部沿海地區和超大特大城市開放先導地位的同時,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步伐,助推內陸地區成為開放前沿,推動沿邊開發開放高質量發展。未來,中國區域開放布局有望更加優化,構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對外開放“向西看”

東部沿海地區一直是中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耀眼明星,如今,中西部地區和內陸、沿邊地區也走向舞台中央。

“嘗嘗俄羅斯的巧克力,樓下超市就有,味道好、分量足,價格還便宜。你看這哈薩克斯坦的挂毯,樣子真不賴。”烏魯木齊市民孫軍家裡,進口商品不少,“新疆是亞歐大陸的心臟,這裡是全世界離海最遠的地方。可你能想到嗎?我們這裡能吃上印度洋的海鮮!”近幾年,中巴經濟走廊上大項目不斷。鯧魚、龍蝦、石斑魚……從瓜達爾港到紅其拉甫口岸,隻需短短幾天,來自鄰國巴基斯坦的海鮮就能端上新疆人的餐桌。

從東到西,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步伐,支持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培育全球重要加工制造基地和新增長極。

在四川,家電制造企業長虹集團正快速拓展海外業務。2020年,長虹全面進入亞馬遜、Lazada等電商平台,海外電商年度銷售同比增長3倍以上。“去年,我們落成投產了國內首條‘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批量上市了一系列新產品。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率的大幅提高,為企業每年節省1.81億元,可以有更多資金投入到創新研發中。”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說。

熙熙攘攘的深圳羅湖口岸、貨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寧波舟山港……過去,東部沿海地區的“明星”口岸不少。在廣袤的內陸地區,國家一類口岸卻不多,一些中西部省份僅設有1—2個。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將研究在內陸地區增設國家一類口岸,助推內陸地區成為開放前沿。

專家認為,這將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有助於補齊內陸、沿邊地區對外開放短板。“內陸開放高地擁有一類口岸十分必要。一類口岸能夠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提高關檢效率,降低貿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提升區域吸引力和產業競爭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錢學鋒說。

近年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在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方面不斷發力。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對外貿易方面,2020年,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取得積極成效,進出口增長11%,佔比提升1.4個百分點至17.5%﹔利用外資方面,2020年,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部分省份吸收外資規模增長明顯,遼寧、湖南、河北等省份分別增長13.7%、28.2%和35.5%。

“中國對外開放正在‘向西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隨著外貿依存度下降,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顯現,東中西部地區梯度開放格局逐漸形成,中西部地區、內陸地區在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等領域對東部沿海地區形成快速追趕態勢,更加優化的區域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東部“領頭雁”飛得更穩

在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德資企業寧波怡人玩具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對一款從筷子中汲取設計靈感的竹制兒童玩具進行測試。浙江一直是中國面向歐洲國家開放合作的重要窗口,為歐洲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搭建了高質量平台。如今,這家公司已經在寧波當地建立起本土化的設計、技術、制造、營銷團隊,探索以浙江本地的毛竹為原材料生產高端環保竹木玩具。

深耕中國市場多年,外資企業看中的早已不是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寧波的營商環境令人滿意,公司在廣闊的中國市場大有可為。目前,我們20%左右的產品銷往中國市場,這一比例還在持續上升。”公司董事長彼得·漢斯丹說。

東部沿海地區一直是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優等生”。2020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近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其中,東部地區吸收外資增長8.9%,佔比88.4%,主要引資省份山東、浙江更是大幅增長20.3%、18.3%,發揮了強勁帶動作用。

如今,“優等生”也沒閑著,而是努力推動外貿模式從“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走出一條塑造新優勢、向產業鏈高端攀登的對外開放新路子。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在濟南、青島、煙台“三核引領”下,山東正掀起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潮。“去年,普華永道在青島發布了《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研究報告。作為‘一帶一路’的海陸雙向橋頭堡,青島市對外投資與利用外資總額和增長幅度均居全國前列。”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合伙人兼山東主管合伙人張國俊這樣評價。

東部沿海地區在對外開放領域經驗豐富、優勢突出。“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將鞏固東部沿海地區和超大特大城市開放先導地位,率先推動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按照規劃綱要要求,“率先”作用體現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打造對外開放新優勢,率先建立全方位開放型經濟體系。

規劃綱要同時指出,“十四五”期間將構建區域產業梯度轉移格局。專家分析,在此背景下東部沿海地區將成為“領頭雁”,帶動中西部、東北和內陸沿邊地區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產生“雁陣效應”。“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市場重要性日益提升。就企業而言,在華經營重心將從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內陸轉移,例如近年來戴爾、富士康等企業紛紛在中西部、內陸地區加大投資﹔就國家而言,對外開放的布局也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和內陸地區推進。”崔凡說。

陸海聯動、東西互濟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各類市場主體對此充滿信心。

“建設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生意肯定會越做越好。”金永是吉林省延吉市一名導游,同時和朋友經營著朝鮮族民俗旅游生意,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民俗體驗等多種服務。最近,他忙著為客房增加韓語標識,“樓上樓下都得重新裝修。邊貿熱起來了,‘鐵公機’建起來了,等周邊國家疫情控制住,游客一定會踏破門檻的。”

“支持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開放合作高地”——面向“十四五”,廣西在中國區域開放布局中有了新定位,企業也迎來新機遇。“作為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南向通道的林業領域龍頭企業,廣西林業集團將集中並盤活資金,做到穩產穩崗﹔抓住機遇實現轉型升級,推動企業發展。”廣西林業集團總經理助理黃超說。

下一步,如何構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區域開放格局?

東部沿海地區和超大特大城市在繼續鞏固開放先導地位的同時,對外開放能級也將繼續提升。

廣東將深入開展“粵貿全球”計劃,推動廣交會、高交會、海絲博覽會、加博會等重點展會提質增效,大力開拓東盟、日韓等區域市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浙江將加快構筑開放新優勢,高水平建設寧波、杭州、金義新片區,擴大中國—中東歐“17+1”經貿合作示范區影響,推動“義新歐”班列提質擴量等。

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也將向縱深發展。

廣西將推進中國—東盟跨境物流體系建設,打造“一站式”外商投資促進服務平台,實施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擴能優服等四大行動,深入推進與東盟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雲南提出將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著力提升基礎設施、產業體系、外貿外資等輻射力。西藏提出建設面向南亞開放的國際通信出入口節點,推進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積極擴大與南亞毗鄰各國和地區交流等。

此外,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將同步跟進。“十四五”期間,國家將推進建設一系列沿邊抵邊公路、與周邊互聯互通鐵路,推進中歐班列運輸通道和口岸擴能改造,支持邊境城鎮提升承載能力等,為內陸、沿邊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引擎。

“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和超大特大城市的資源集聚效應仍然強勁,全球價值鏈核心節點正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提供了廣闊的開放腹地,在吸引資金、技術、數據等要素方面有其獨特優勢,應立足自身稟賦,充分利用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努力培育集聚中心。”崔凡認為,東中西部各個地區同為對外開放前沿,應更有針對性地發揮開放功能,共同打造內外資更加平等、內外貿更加融合的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04月13日 第 07 版)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