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聚焦2022年乡村振兴·广西>>广西自然资源系统助力乡村振兴展播

河池市自然资源局:多点发力 助推乡村振兴

2022年08月29日17:13 |
小字号

近年来,河池市自然资源局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强化乡村规划,推行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为河池市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贡献力量。

一是统筹规划编制,强化用地用矿保障。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积极指导各县(区)申请将村庄规划编制纳入自治区项目储备计划并在资金补助上给予安排,2022年获1092万补助资金,并借鉴先行试点村庄规划编制经验,已完成自治区下达的65个“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科学合理做好项目用地规划,以市辖区和县(市)行政区域为单元编制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案,指导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规划修改条件的急需开工建设的单独选址项目编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方案。经过多轮部门对接、上下沟通,河池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已基本完成,并通过了第一轮专家审查,目前正在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在同步推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梳理,建立了河池市国土空间信息数据资源目录,基本完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工作,信息系统开发已完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严格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完成36座绿色矿山建设“回头看”,扎实开展第四轮矿规编制和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有序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建设,规范矿业权出让和审批管理,积极推进砂石土类矿产“净采矿权”出让,提高矿产开发准入门槛,减少小矿山数量,重塑矿产开发新格局。上半年全市共开展矿山专项整治行动69次,矿山动态巡查786次,没收违法采取矿产品100吨,收取罚没款12.2万元;完成矿山“半边山、一面墙”问题整治9座。

二是实施土地整治,注入强大动力。2020年以来,河池市积极申报自治区申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2022年上半年新增立项项目7个,正在开展立项前期准备工作20个。全市正在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共17个,其中实施旱改水1388.8709公顷,指标预计价值32.71亿;开垦水田142.5065公顷、旱地332.5153公顷,指标预计价值7.57亿元。纳入国家和自治区试点项目共9个,累计获得上级奖补资金7500万元。实施巴马盘阳河(国际)长寿游带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获得上级奖补资金6000万元,计划实施旱改水59.8905公顷、开垦旱地69.3026公顷,指标预计价值为2亿元。这些项目有效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一步解决城乡融合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全面推动试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提升,推动农旅产业的发展。

河池市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乡永顺村等2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试点,积极探索和推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整”出新的实效。一抓“规划先行”。一方面做好国土空间规划,按照村庄建设类型、产业发展方向等确定村庄的主体功能,对空间进行统筹安排,对各类整治活动进行系统考虑,按照“宜农且农、宜建且建、宜整则整”原则,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整治区域、主要内容、空间布局等。另一方面编制村庄规划,并将各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任务纳入村庄规划,同时依托各个村庄自己独特风光、文化进行设计,不搞“千村一面”。二抓“指标产出”。通过实施土地开垦、旱改水和增减挂钩等土地整治类项目获得可交易的补充耕地指标解决乡村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三抓“产业同步”。坚持全域整治与产业导入同步开展的原则,整治服务产业,产业影响整治的模式。四抓“三变改革”,以全域整治为推手,开展自然资源清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的转换路径。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旱改水土地平整960亩(已种植蔬菜约500亩),修建渠道2800米,生产路290米,防护墙砌筑350米,拦水坝已完成场地平整,正在施工围堰,土地整治施工人员已达100人。农房风貌改造已完成43栋,正在实施改造156栋,风貌改造施工人员196人;完成饮用水改造7337米;“三清三拆”签订协议60户,已拆除30处;迁移核心区坟墓24座等。

此外,积极利用增减挂钩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完成增减挂钩复垦农用地确认1859.74公顷,2021年以来获得增减挂钩指标交易4.1亿元,2018年以来累计交易资金高达53.79亿元,为乡村振兴发展筹措了资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河池市脱贫攻和乡村振兴筹措资金做出积极贡献,为搬迁农民建新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是加强耕地保护,优化乡村生态。积极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全市102个整县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4.31万公顷,2021年以来完成新增耕地入库750.31公顷,耕地提质改造确认869.9584公顷,指标价值高达15.03亿元,连续22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上半年,河池市获得批复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项目共30个,占用耕地面积115.6228公顷,所有项目均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且都属于“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不存在“先占后补”情况。其补充耕地责任单位均已通过补充耕地指标对占用的耕地进行了补充,全面落实了补充耕地方案,并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对占用耕地的非农业建设项目与补充耕地的整治项目进行对应挂钩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积极探索建立协作机制,继续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三年攻坚行动,指导各县(区)做好补充耕地项目,完成土地开垦新增耕地入库309.42公顷,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完成新增水田入库339.85公顷,指标价值11.65亿元,为全市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保驾护航;完成全市增减挂钩项目验收确认202.38公顷,指标价值4.55亿元,为河池市乡村振兴资金筹措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池市南丹县人民政府与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通过河池市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以协议出让方式成功签约河池市南丹县车河镇等3个乡镇7个项目补充耕地指标。此次补充耕地的指标交易、调剂涉及水田规模466亩,粮食产能284910公斤,出让金额达8998.308万元。这是今年河池市首批通过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以协议出让形式成交的补充耕地指标,既解决河池域内自行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的难题,又满足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占补需求。此次交易为顺利建成凌云至平果三级公路(巴马段)、巴马瑶族自治县坡月至那乙公路工程及巴马瑶族自治县民安至百林公路3条公路等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出让收入扣除成本和应得投资收益外,通过预算全部用于乡村振兴中的基础建设,其中用于项目所在行政村的不低于60%,包括用于项目所在地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耕地保护奖补制度、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和公共设施项目及其他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此次交易极大充实了河池市市用于乡村振兴的资金储备。

四是突出执法监管,营造发展环境。以“长牙齿”措施抓好土地保护,营造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土地环境。统筹执法力量,优化执法监管效能,强化执法督察手段,进一步加大巡查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打击取缔各种土地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违建别墅专项整治深化巩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和自然资源卫片执法等重大专项行动,指导各县(区)执法队伍开展打击盗采矿产资源违法专项行动。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分别为379宗,整治“两违”建筑290宗,拆除违法建筑68宗,查处整改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图斑619个,通过司法途径依法追回土地出让金1300万元,卫片执法工作连续11年实现“零”约谈、“零”问责、“零”曝光,有效维护土地开发秩序。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问题整治工作,全市发现2020年7月3日后农村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51宗,已全部整治整改到位,共拆除违法建筑物1.11万平方米,复垦耕地面积14.16亩。截至目前,2022年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实现“零新增”。

五是坚持人民至上,维护群众权益。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申报工作,纳入中央和自治区项目库18个,预算资金9855万元;在全区率先建成了与自然资源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数据互通的“河池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在全市安装监测设备点数400个,安装设备总数:2209台,今年以来,通过河池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平台,成功有效预警地质灾害11起,转移安置24户75人,成功避险地质灾害3起,避免了13户41人的因灾伤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由单一的“人防”向“人防+技防”转变。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积极组织工程治理和移民搬迁项目,目前在建的防治项目15个,共投入总资金5888万元,积极开展项目谋划,今年以来申请入库项目30个,其中中央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储备库项目11个,预算资金14851万元,纳入自治区项目储备库项目19个,预算资金5800万元,目前,由市财政投入170万元正在开展的金城江区城区45座山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第二期5座山)勘查和初步设计项目,预计可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测算资金约600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信访接访活动,有序推动解决“三大纠纷”信访案件和重大涉稳案件,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68人次,处理上级交办的信访75件,处理土地山林权属纠纷15件。

来源:河池市自然资源局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