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博白县:乘风借势“互联网”,乡村发展“破浪”向前

2022年08月29日17:4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日,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联播》首播《解码十年丨为乡村振兴插上互联网翅膀》节目,详细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互联网通信设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博白县四联村从2012年周边仅有的4座移动通信基站,家庭宽带覆盖率仅有35%,到2022年基本实现4G信号全覆盖、搭上5G“潮流大巴”,是博白县实现千兆光纤宽带网络、4G网络村村通、5G网络镇镇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赋能千行百业,博白县乘上“互联网+”的风浪,推进互联网与传统手工业、农业、乡村建设深入融合发展,为乡村发展插上“互联网”振兴翅膀。

互联网“渗入”农业,与时代同步——直播带货“卖”出新天地

近年来,博白县不断探索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走出农产品展销“新路径”。博白县浪平镇被誉为“麻竹之乡”,全镇麻竹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为经加工鲜笋年产量10万吨,自开通网络直播推介麻竹竹笋及其加工产品酸笋、笋干、鲜笋至今,通过主播现场讲解、实地走访等形式,详细介绍农产品的历史渊源、特色、功效作用以及各式各样的烹饪吃法,而深受广大网民的追捧和喜爱。仅直播3场观看人次就超25万,共销售鲜笋2000万斤、酸笋丝1500万斤,销售额达5200万元。

博白县突破传统农业的销售瓶颈,将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使藏在深山里的“土特产”质量、价值也逐步蝶变,解决了偏远山区物品优质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拓宽了农民销售渠道,为传统农业发展开辟一番“新天地”。

互联网“搭载”传统手工业,与世界同频——非遗手艺大踏步“迈”出国门

2014年,博白芒竹编织技艺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博白县芒竹编产业大踏步迈入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博白县被认定为“竹木草制品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基地”,自营进出口企业共有47家,70%以上的博白芒编产品出口海外,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5月,全县共有编织企业425家,固定从业人员2.8万人,每年带来十多亿的外贸收入。

“烘焙系列这个产品,仅一个款就卖了1200万元,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这一天!”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公司创始人黄连将打趣说。黄连将夫妻俩在2012年创立了博白县凰图工艺品有限公司,近年来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海外销售平台,借助专业跨境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精准对标海外需求,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2021年,该公司营业额突破3200万元。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博白县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互联网“下乡”,与未来同行——数字乡村“搭”出幸福生活

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博白县借助互联网“下乡”,让基层治理“借”数字技术的精、准、快等优势,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2019年底,中国电信率先在博白县内建立建成全广西第一个覆盖县、镇、村(社区)三级的“数字乡村”平台,成功搭建了359村委社区,28个乡镇,2个县级“数字乡村”监控平台。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在博白县成功接入“数字乡村”平台服务基层的“百姓天网”摄像头超过6万户,成为博白县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看家工具,为村委社区派出所等基层机构的科技帮手。

通过将不同领域数据聚集融合,互联网“数字技术”还能吸纳更多主体有序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在微信群上的一条信息,便能将外出的乡贤“召集”返乡,在春节、清明节等节假日期间欢聚一堂,共畅家乡未来发展憧憬;微信公众号开设的医保收缴小程序、证件办理、高龄老人认证等,“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在线服务模式在乡村推广,真正让农民“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从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改善中体会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与实惠,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梦乡野间,奋斗新时代。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博白县将持续以“争”“抢“拼”“赶”的昂首姿态,用好、用活互联网这一“腾飞的翅膀”,不断激发数字生产力,朝着“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阔步向前!(张冬梅)

(责编:陈丽冰、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