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沈俊雨:建设农工文旅强县,推动文化振兴

2022年08月23日08:46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博白8月23日电 (王功孝)近日,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俊雨接受人民网专访,介绍博白县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博白县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故里。近年来,博白县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沈俊雨:近年来,博白县着力建设农工文旅强县,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推动文化振兴。一是打造王力文化品牌。博白以王力书院、王力故居、大平坡水楼为重点,联合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以重点文化遗产大平坡水楼为依托,打造大良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二是打造文化精品。近年来博白县文化活动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成功举办博白城市品牌形象发布活动,塑造了“客家根脉,客聚博白”城市品牌形象。“送文艺下乡”活动荣获文旅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大型桂南采茶戏《八桂先驱·朱锡昂》成功申报自治区“十四五”文化艺术精品项目。以博白籍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扶贫先进事迹为原型的网剧《只手擎天》是广西唯一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的网络电影。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博白以做好客家特色文旅融合大文章为引领,充分发挥博白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杂技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等文化品牌,深入挖掘诗词文化、客家风情等民俗,培育发展了一批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比如,博白芒竹编织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白县引导编织企业抢抓跨境电商发展契机,大力推动内销外销“双循环”,线上线下“双赛道”,全县竹木草编织企业发展到386家,2021年实现产值31.35亿元。同时充分利用云飞嶂、亚山温泉、大塘梯田、客家古民居、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旅游+特色产品”“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人文情怀”的转化。

主持人: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博白县是如何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

沈俊雨:博白县聚焦“引才归博、育才助博、留才兴博”的人才回流渠道,着力建强乡土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拓宽引才渠道。依托驻外流动党委,建立县域驻外人才工作站和人才服务站,发挥博白籍“引才大使”作用,以人才引领在外博白商会发展,共引回项目40多个。深入实施产业导向型引才模式,聘请28位优秀人才、4个专家团队担任乡村经济发展顾问和决策咨询团队,选派103名科技特派员定期到村入户为农业品牌发展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成立博白县人才发展中心、返乡人才创业服务站和深圳市博白“两湾”人才融合服务站,31个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在广西率先实行“周六上班,延时服务”机制,为各类创业人才提供用地、资金、项目等全方位服务。

二是创新育才模式。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形成“专家智囊团+乡土人才+新型农民”的培育模式,创建了2个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全县共有46名专家与369名乡土人才结对、1060名乡土人才与3697名新型农民结对开展生产和传授技能指导工作。实施创业致富“领头雁”培育工程,全县138个脱贫村每村均有5名以上创业致富带头人,有效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探索推行“乡贤+人才振兴”“乡贤+招商引资”“乡贤+社会治理”“乡贤+为农服务”等乡村建设模式,着力做好乡贤聚力助推乡村振兴大文章。2021年以来全县乡贤共认捐2亿多元。其中,乡贤人才刘入源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鼓励引导乡贤到农村投资兴业,仅2022年1—5月就签约项目36个,项目投资总额177.08亿元。

主持人:在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防范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方面,博白县有什么创新举措和具体案例?

沈俊雨:博白县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坚决守住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社会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一是打造特色主导产业。一手抓空心菜、桂圆、草鱼、水稻制种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优质稻、沃柑、菠萝蜜、麻竹、火龙果、金花茶、桑葚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近年来博白县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家双杂制种南繁基地”“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等荣誉称号。二是把资金优先投向解决“急难愁盼”民生项目。目前,博白县2022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共有724个,除农产品展销会项目需到丰收节时才能举办实现开工外,其余723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为99.86%,累计完工601个,完工率为83.01%。三是实现家门口就业。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全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认定就业帮扶车间7家,吸纳1570多人就业,开发150多个公益性岗位;在安置区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300多个,确保每户有1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全县建设120个就业帮扶车间,实现10740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四是民生安全底线再兜牢一点。组织开展2022年博白县春风行动“迎春送暖 稳岗留工”招聘会,已举办了32场,累计有581家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了3.74万个岗位,印发就业岗位宣传资料10.15万份,微信、直播间等线上点击阅读数量累计约有52万人次,线上线下累计有6710人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切实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责编:王功孝、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