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广西昭平新型农场主黄日培:苦干巧干十余载 荒山变成聚宝盆

2021年11月18日17:13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黄日培搬运油茶果。左德强摄
黄日培搬运油茶果。左德强摄

“立冬后,在我们油茶基地务工的群众有30多人,他们采摘油茶果每天有200多元收入,一个月的采摘期,每人能收入6000元。”11月13日,在昭平县木格乡大垌村贺丰家庭农场油茶基地,农场主黄日培和工人在一起采摘油茶果。

2008年,林权制度改革在昭平悄然推进,当时在柳州一家央企机关单位上班的黄日培觉察到国家对“三农”工作是越来越重视,想到家乡丰富的林地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辞职回家创业。

大垌村是木格乡最偏远的村屯,黄日培家所在的古云小组到木格乡政府所在地有25公里的路程,当时还不通公路,从镇上到家里步行要5个小时。当时,读书跳出农门远离大山是当地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可黄日培倒好,有令人向往的工作却主动回乡创业,令很多村里人想不通,一度有人怀疑他回乡创业的真实性。

对众人异样的目光,黄日培是一笑置之。回乡后,他先是接管了家里40多亩八角树。平时,他不是跟着父亲上山学习八角管护技术,就是查阅相关作物管理知识,或了解农业市场行情。

2013年,经过系统学习和外出考察,黄日培觉得种植高品质的大红八角是一条好路。说干就干,他在新种植了50多亩大红八角嫁接苗木的同时,还高薪聘请技术人员把家里原来低产的40多亩八角树也进行了嫁接换冠。

在种下大红八角的同时,黄日培还承包了村里360亩荒山,加上自家的山地,种下了400多亩优质本地油茶,实打实地成了乡里的种植大户。

“多年来,他每天早上不到6点钟就上山干活,下午7点后才收工回家,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人硬是把500多亩的经济林管理得井井有条。”大垌村党支部书记黄日校说。八角和油茶种植的前期投入很大,3年间,黄日培先后投入了90多万元。为了减少开支,除草、施肥这些费体力的工作全是他自己在做。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体重从100公斤减到70公斤,练就一身腱子肉。现在说起黄日培,在大垌村没人不由衷地佩服他。

“这10年树龄的大红八角树高在5米以内,每季产量就达到50公斤以上,一年还能挂两季果,一棵树年产值就有1000元。” 黄日培说。嫁接换冠的八角树,3年就能进入丰产期,产量就能达到或超过嫁接前,树冠矮化后不仅更好管护,采摘也更加安全。

木格乡是昭平县最大的八角产区,但多年来,传统的八角树树高枝细,产量不高,爬树采摘更是危险重重,导致很多群众放弃管理,八角产业濒临消亡。黄日培种植大红八角取得的良好效益,让附近的群众重新看到发展八角产业的希望。

“作为党员,黄日培面对上门咨询求教的群众,他除了免费提供优质的嫁接枝条外,还毫不保留地把管理技术教给他们。” 黄日校说。几年来,附近受益群众超过1000户,八角产业也日益发展壮大。

2020年以来,广西大部分八角产区陆续发生八角尺蠖虫害,树叶被害虫啃干,造成了八角果减产甚至绝收。而大洞村因为黄日培及早发现并指导群众及时用药防治,影响甚微。

今年,黄日培收获了八角鲜果15吨,价值20万元。预计油茶产量在70多吨,产值30万元。

“回乡10年,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我也想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强。”黄日培说。他对八角和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唯一让他担忧的是上山的产业路还没有得到硬化,运物资上山、运农产品下山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更好的发展,日前,黄日培成立了贺丰家庭农场,准备继续承包土地,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种植,着力建设一个原生态农场,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做一个新时代的农场主。(左德强 玉桂贤)

(责编:许荩文、黄昱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