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行業

十年礪劍鑄輝煌 砥礪奮進譜新篇

——桂冠檢修公司成立十周年紀實

2025年10月30日17:0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從“十三五”能源結構深度調整到“十四五”“雙碳”目標攻堅,從紅水河流域梯級電站的守護到西南六省區多元能源的護航,桂冠檢修公司的十年(2015-2025),既是一家專業檢修企業從分散運維向一體化服務轉型的成長史,更是能源國企以匠心踐初心、以實干擔使命的微觀縮影。這十年,他們以扳手為筆、以機組為卷,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轉型的征程上,寫下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奮斗篇章。

初心如磐:錨定“保供之責”,在整合轉型中筑牢根基

2015年10月,廣西南寧的盛夏裡,廣西大唐電力檢修有限公司(桂冠檢修公司前身)正式組建,標志著桂冠電力檢修業務從“電廠分散運維”向“專業化集中服務”的轉型拉開序幕,以“起步即沖刺”的勁頭投入發電設備檢修事業。

為確保首批跨電廠檢修任務無縫銜接,檢修團隊主動優化工作節奏:老師傅帶著年輕技術骨干梳理設備台賬,提前熟悉不同電廠機組特性﹔后勤保障組同步協調物資,快速配齊安全防護裝備與基礎工具。節假日裡,為了“機組運維不脫節”,檢修人員堅守崗位,他們輪班值守在電站現場,實時跟蹤設備狀態,確保節日期間電力穩定供應。

2017年冬至2018年春,西津電廠3號機增容改造任務到來。這台國內首批低水頭軸流轉槳式機組,因運行年限長,需要更精細的參數校准與部件維護。公司迅速成立專項工作組,黨員帶頭扎根現場,制定“分階段拆解、逐環節檢測”方案:技術組連續一周熬夜優化改造流程,將原計劃30天的工期壓縮至25天。當改造后的機組成功啟動,單機容量提升15%、年增發電量800萬千瓦時,當業主單位送來感謝信時,檢修團隊更深刻地體會到“專業檢修”的價值。

這十年,“保供”始終是檢修人刻在骨子裡的初心。從成立初期承接岩灘、大化電廠的基礎檢修,到如今保障桂冠電力114台水電、15個風電場、28個光伏廠站的安全運行,他們用“零差錯”的堅守,讓每一度電都承載著“桂冠檢修”的責任與溫度。

匠心礪劍:構建“全維能力”,護航多元能源體系升級

隨著國家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型,桂冠檢修公司的十年,更是“從單一水電檢修到全類型能源服務”的能力進化。依托國企平台優勢,公司逐步構建起覆蓋水電、風電、光伏、火電的“全能源類型+全生命周期”檢修體系,如今業務已延伸至四川、山東、雲南、貴州、湖北六省區,成為西南區域規模領先的綜合檢修服務企業。

在大型機組檢修領域,他們交出“世界級答卷”:公司首次承接龍灘電廠70萬千瓦特大型混流式水電機組大修中,團隊依托自主研發的“轉子圓度精准調整工藝”,將誤差控制在2%(國標為4%),修后機組振動、擺度、瓦溫等關鍵參數均優於行業標准,每年可減少能耗損失超千萬度﹔岩灘電廠30.25萬千瓦機組轉輪葉片裂紋修復項目中,技術團隊創新採用“多層堆焊+應力消除”技術,攻克了“轉輪裂紋反復出現”的行業難題,讓設備壽命大幅提升,為電廠減少更換成本超千萬元﹔白水河二級廠570米高水頭沖擊式機組檢修中,團隊提前模擬高水頭工況下的檢修流程,優化工具攜帶與作業動線,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填補了區域高水頭機組檢修的技術空白。

在新能源領域,他們實現“從跟跑到並跑”:2025年,公司集中承接桂冠系統17個風電和光伏電站的深度定檢任務,針對風電葉片探傷、光伏逆變器維護等核心環節,制定標准化作業手冊,檢修效率提升30%﹔合山電廠火電檢修項目部成立3年來,28名員工扎根現場,協助完成3台機組A修、6台機組C修,憑借“零安全事故、零質量問題”的成績,成為火電檢修領域的“可靠力量”。

十年間,公司累計完成856台次水電機組檢修(其中A級檢修81台次)、18座大壩安全觀測、290台風機基礎沉降觀測、844個廠控技改項目,檢修任務完成率、按時開工率持續保持100%,連續2年被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評為“大修優秀檢修公司”,9台A修項目獲評“大唐集團精品工程”——這些數據的背后,是公司專業能力的持續提升,更是“守護能源安全”的堅定實踐。

紅帆領航:以“黨建為魂”,激活國企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十年來,桂冠檢修公司始終立足國企屬性,緊扣檢修業務核心,將“黨建+”深度融入生產經營全流程,讓紅色動能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在項目攻堅一線,“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徽閃耀在崗位上”成為實踐准則。龍灘電廠機組A修中,黨員突擊隊主動認領“轉輪吊裝”這一核心工序,提前編制吊裝方案並組織多輪模擬演練,最終實現“吊裝零偏差、安全零事故”﹔重大節慶保電期間,公司組建黨員責任區,黨員帶頭執行“雙崗雙責”——白天完成常規檢修,夜間額外增加2小時巡檢,圓滿完成保電任務﹔應急處置中,“黨員先上”成為行動自覺:2024年中山包電廠突發設備故障,公司“1小時快速響應”機制啟動,黨員突擊隊在58分鐘內抵達現場,僅用2小時就排除故障,避免近百萬元經濟損失,用速度詮釋檢修擔當。

在人才培養領域,“黨建+薪火傳承”讓匠心代代延續。公司以“管理+技術+技能”三位一體人才體系為框架,依托國企資源優勢,創新深化“師帶徒”模式:黨員技術骨干主動認領帶徒任務,“全國電力行業領軍人才”韋成戊帶出的3名徒弟,均在全國電力電纜安裝運維競賽、廣西繼電保護競賽中獲獎﹔130余名班組長裡,80%由黨員師傅手把手培養而成﹔針對勞務用工,公司開設“黨員技術培訓班”,38人通過技能認証轉為市場化用工,真正實現“憑本事立足、靠技能成長”。如今,公司高級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超130人,在“粵黔桂川湘”五省(區)水電廠技能競賽中,江思鵬、莫傳熙等員工多次斬獲個人與團體一等獎,這支“檢修鐵軍”的實力,在賽場與現場同樣亮眼。

在安全管理維度,“黨建+安全”織就密不透風的防護網絡。公司以“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為核心,依托國企標准化管理體系,推行“日日練、周周培、月月考”安全培訓機制,黨員安全員帶著VR設備到項目現場,模擬“高空墜落”“誤觸帶電設備”等場景,讓安全意識從“被動接受”為“主動敬畏”﹔實施“線上+線下”雙重安全監督模式,安全管理中心向各項目部派駐專職安全員,確保監督無死角,其實踐價值得到集團公司認可,列為優秀實踐案例並在系統內推廣應用。

創新賦能:驅動“智慧升級”,搶佔檢修技術新高地

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時代要求下,桂冠檢修公司依托國企平台優勢,十年間走出了一條“從經驗驅動到智能驅動”的自主創新路。從“會修”到追求“修好、修快、修省”,從現場痛點出發找突破,用實打實的創新成果為能源檢修行業賦能。

十年間,公司累計獲得50多項國家專利授權,上百篇專業技術論文在省部級平台發表,《水電機組檢修項目成本管控研究》榮獲第六屆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二等獎——這些成果絕非“實驗室空想”,而是從檢修現場“長出來”的實用方案:《一種鏡板檢修工作平台及利用其調整鏡板水平度的方法》專利,將鏡板調整時間從3天縮短至8小時﹔自主研發的移動式吊裝架、發電機間隙測量工具,解決了狹小廠房作業難題﹔大軸翻身專用工具的應用,讓作業效率提升40%,同時降低安全風險。

逐夢新程:錨定“十五五”藍圖,續寫能源擔當新篇章

站在成立十周年的歷史節點,桂冠檢修公司依托國企優勢,以更清晰的目標錨定未來。2025年,公司明確“2150”奮斗目標:在高質量完成100台水電機組檢修、拓展新能源檢修維護容量超50萬千瓦的基礎上,同步實現2000萬元利潤,堅守“四零”安全底線﹔“十五五”規劃中,“本質安全工程、質量全優工程、人才強企工程、科創引領工程、價值卓越工程”與“一流檢修品牌”的“五個一”藍圖,將企業發展與國家“雙碳”目標、能源革命深度綁定,朝著“營收超2億元、利潤超3000萬元、勞動生產率提高30%”的目標穩步邁進。

下一個十年,他們將繼續在水電檢修領域向“更高精度”突破,在新能源服務領域向“更廣范圍”拓展,在數字化轉型中向“更智能水平”升級,努力打造“水火風光綜合檢修現代一流企業”。

紅水河的浪花拍打著電站堤壩,風電場的葉片迎著風轉動,桂冠檢修人的腳步,始終堅定地走在能源保供路上。十年磨一劍,霜刃已試鋒﹔未來十年,他們將以匠心守護光明,以實干擔當使命,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發展的航道上劈波斬浪,讓“桂冠檢修”的名字,刻在更多機組銘牌上,暖在更多家庭燈火裡,為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檢修動能。(梁達 盧曉晴)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