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扎根鄉村二十六載 雙崗建功顯擔當

——記廣西“最美鄉村教師”、板城鎮人大代表陸貽集

2025年10月24日09:1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在廣西欽州市欽北區板城鎮,有這樣一位扎根鄉村二十六載的教育工作者和人大代表:他輾轉26所鄉村小學,青絲漸染白發,初心始終不改﹔他履職四年提交5件建議,件件得到落實,回應民生關切。他就是2023年度廣西“最美鄉村教師”、板城鎮第十九屆人大代表陸貽集。作為一名鄉村教師,他用愛心點亮學子前程﹔作為基層人大代表,他以實干回應群眾期盼﹔作為普通公民,他以善行傳遞社會正能量。

師者仁心:守護鄉村學子求學路

“努力活成一道光,照亮孩子們的成長路。”這是陸貽集從事教育事業的初心宣言。

2021年9月,板城鎮最偏遠的那志教學點教師離職,唯一的一名學生面臨每日長途跋涉上學的困境。得知情況后,時任板城第一小學德育處副主任的陸貽集主動請纓:“我是人大代表,人民需要時,我必須一往無前!”從此,他每日往返30多公裡,堅守那個僅有一名學生的課堂。

家訪中,他了解到村裡還有一名適齡殘疾兒童需要送教上門。經他多方呼吁與協調,這名孩子最終走進了課堂。朗朗書聲為沉寂的教學點注入了新的活力,直至該教學點完成歷史使命后撤銷。陸貽集用行動詮釋了“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的庄嚴承諾。

2018年,陸貽集得知4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因家庭困難面臨輟學風險,便開始對他們進行長期資助。如今,這4名學生中,2人已碩士畢業,1人本科畢業,均在各自崗位上回饋社會。2024年,愛的接力仍在繼續,他又開始了對另外2名困難學生的資助。

在同事黃汐雪老師眼中,陸貽集“胸懷大愛,格局開闊”:“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以學生為先,堅持育人德為先,將‘學會做人’置於首位,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履職為民:當好群眾信賴“代言人”

人大代表身份,對陸貽集而言是沉甸甸的責任。他將那志教學點變成了社情民意的匯集點,課后深入田間地頭、走訪家家戶戶。“群眾選我當代表,我就要當好‘傳聲筒’,把大家的訴求真實反映上去,推動解決。”陸貽集說。

面對那志村環境衛生治理難題,陸貽集廣泛收集村民意見,總結提煉出“農戶分類收集、定點集中存放、鎮級統一清運”的垃圾治理模式。他主動對接鎮環衛站,建立常態化清運機制,有效解決了“垃圾圍村”問題,守護了茅嶺江源頭和那志水庫庫區的清澈。

一條長約5公裡的未硬化進村路,是孩子們求學、村民出行的“心病”。陸貽集建議將這條路列為重點監督推動的民生項目。他實地調研,形成代表建議提交鎮人大,推動項目落實。項目開工后,他頻繁現身施工現場,監督工程進度與質量。這條路最終高質量竣工,被村民親切地稱為“代表路”“連心路”。

村民們遇到難題,都願意找這位“教書先生”出謀劃策——山地承包方案、飲水工程修繕、村集體資金核對……陸貽集運用人大代表聯系廣泛、熟悉政策的優勢,為那志村的發展貢獻著智慧與力量。四年間,他圍繞交通出行、基礎設施、教師周轉房、產業發展等民生領域提出的5件建議,均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響應與落實。

以身作則:熱血善行傳遞正能量

陸貽集的奉獻精神延伸至講堂之外。自2001年首次獻血起,23年來他累計獻血78次,總量達30900毫升,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即便在外出旅游時,他亦不忘奉獻,曾在上海偶遇血小板採集站便挽袖捐獻,此舉令同行的兒子深感自豪。

他將這份公益熱情融入代表職責。在他的倡議與推動下,板城鎮將無償獻血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並獲評2024年欽州市無償獻血先進單位。他提出的加強無償獻血宣傳的建議,助力形成了“我獻血、我光榮”的良好社會風尚。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陸貽集堅持將履職融入日常。課間閑暇、家訪途中、村頭巷尾、田間地頭,都是他傾聽民聲、收集民意的地方。他習慣用“代表走訪日記”記錄下群眾的急難愁盼,並跟蹤建議辦理情況。“履職就要腳沾泥土、耳貼大地,真正聽懂群眾心聲,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這是他恪守的工作信條。

青絲變白發,初心終不改。二十六年的堅守,陸貽集在鄉村教師和人大代表的雙重崗位上,默默踐行著“教書育人、履職為民”的承諾,在茅嶺江畔持續散發著溫暖而堅定的光芒。(黃文玥 譚乃豪)

(責編:許藎文、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