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學院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
合影留念。賀州學院供圖 |
7月23日至25日,賀州學院、廣西雲·賀州融媒體學院師生一行赴革命聖地井岡山,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主題教育活動。師生們以“守正創新 增強‘四力’ 做硬核傳媒人”為主題,在紅色熱土上尋訪革命足跡、錘煉專業本領,用數智技術為紅色信仰賦能,生動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展現新時代傳媒學子的使命擔當。
尋根鑄魂:革命舊址裡淬煉初心
7月23日,師生們走進紅色基地,朴素的干打壘土木房裡,蓑衣、油燈等實物靜靜陳列,無聲訴說著革命領袖的崢嶸歲月。學子們舉起相機,鏡頭掃過斑駁的牆面與簡陋的陳設,快門聲與歷史的回響交織成獨特的“對話”。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步槍、手稿等文物史料引領眾人回溯烽火歲月。“學生在總結會上動情講述對‘為有犧牲多壯志’的理解,讓我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從‘入耳’到‘入心’的蛻變。”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華卉見証了這一動人時刻。
登臨思辨:黃洋界上錘煉眼力腦力
“腳踏黃洋界,耳畔猶聞鼓角聲。”7月24日,師生登上險峻哨口,雲霧翻涌的山谷仿佛重現當年烽火。負責拍攝的學子黨義偉望著勝利紀念碑感慨:“紅軍取勝靠的不僅是地勢,更是不屈的信念。”在百竹園、龍潭等地的生態考察中,師生們敏銳地將井岡山“紅”與“綠”的交融定格——紅色精神滋養綠色生態,綠色發展傳承紅色基因,這正是新時代井岡山的鮮明底色。
紅綠交響:觸摸鄉村振興的融合實踐
江西省鄉村振興特色農產品展廳內,井岡竹筍、贛南臍橙等特產琳琅滿目。“‘紅綠輝映’是江西最鮮明的底色。”銷售員段小珍向師生介紹。廣東游客周曉偉拎著黃桃罐頭感慨,這些帶著土地溫度的物產,讓紅色信仰變得可感可觸。師生通過調研發現,當地正將紅色基因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井岡山的山貨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革命老區的共富之路越走越寬。
星火相傳:數智技術點亮信仰傳承
7月25日,在南山火炬廣場上,一堂特殊的“無人機實踐課”火熱開展。傳媒學子崔小燕手把手教孩子們操控設備,當無人機載著歡呼聲掠過革命聖火,螺旋槳的嗡鳴與笑聲交織成新時代的“星火接力”。“這就是守正創新,”學生姚燦在總結中表示,“用技術讓井岡山故事飛入雲端,正是傳媒人‘筆力’的生動詮釋。”
賀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駱堅忠在井岡山現場授課時強調:“AI是賦能工具而非替代者,傳媒學子既要擁抱數智技術提升傳播效能,更要堅守新聞理想的人文內核。”活動期間,師生運用無人機航拍、AI剪輯等技術制作融媒體產品,讓紅色故事“破圈”傳播。
此次井岡山行是賀州學院深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重要實踐。師生們用腳力丈量熱土、眼力捕捉變遷、腦力思考責任、筆力記錄時代,在行走的課堂中體悟“守正是根基,創新是活力”的深刻內涵。正如帶隊教師所言:“當青春的歌聲在紅土地唱響,‘星火相傳,知行合一’的誓言已化為最生動的答卷。”(吳佳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