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日好“薯”光 1.4萬畝冬種馬鈴薯喜獲豐收

眼下,正是冬種農作物收獲期。3月11日,貴港市港南區八塘街道高朗村冬種馬鈴薯示范基地呈現出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40多名務工群眾在機器翻過的土地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他們熟練地撿起黃燦燦的馬鈴薯進行分揀,然后分類裝筐。
這些新品種馬鈴薯個大飽滿,最大的超過一斤多重,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大豐收啦,馬鈴薯好大隻!”田間地頭裡務工的群眾也掩飾不住豐收的笑容。地頭的另一處,裝載車往來穿梭,將一筐筐馬鈴薯搬運到路邊的大貨車上,這些新鮮出土的馬鈴薯即將銷往廣東等全國各地。
合作社另一負責人王洪業是山東人,有著10多年的異地種植經驗,此次是他首次來到貴港與當地合作社合作。他興奮地介紹:“今年在貴港這邊種了300多畝馬鈴薯,每畝產量達到5000斤左右,價格在每斤1元左右,實際毛收入能達到150萬元左右。成績相當不錯,產量也可以,比往年相對有所提高。”這些馬鈴薯不僅產量可觀,品質也十分優良,除了廣東外,主要銷往北方市場,有效彌補了北方市場的空缺。
該示范基地由港南區上村農業專業合作社利用橫八路邊的高朗村、新蒙社區、新陸社區3個村(社區)的冬閑田種植,連片面積達303畝。種植的品種為實驗1號、沃土5號、荷蘭15號等脫毒良種,採用“稻+稻+薯”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讓冬閑田得到充分利用,搖身一變成為增收田。八塘街道農業技術員從選種、整地、種植、田間管理,特別是抗旱、防霜凍、防治病虫害提供技術指導。“馬鈴薯種植具有周期短、效益高的優勢,而且容易管護。今年示范基地種植成效顯著,馬鈴薯比往年獲得高產。不僅如此,基地還能帶動吸納周邊許多農戶在家門口就業,有效拓寬了周邊群眾的增收渠道。”八塘街道農業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梁偉瑚說。
由於今年種植的馬鈴薯是優質高產品種,並且在種植過程中,合作社全程採用機械化作業,包括機械翻耕、施肥、蓋膜、覆土等環節,同時配合人工精細播種、施足基肥,從種植到管理都嚴格把控,為馬鈴薯的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港南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黃定照介紹,近年來,港南區積極探索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充分挖掘土地潛力,讓更多的冬閑田變成農民的“致富田”,為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譚天力 甘益江)
來源:港南區委宣傳部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