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廣西興業:玉商回歸 共譜工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5年03月15日10:20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興業縣葵峰富硒茶產業園示范區。興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興業縣葵峰富硒茶產業園示范區。興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春日清晨,廣西玉林市興業縣葵山茶園裡薄霧繚繞,茶農們穿梭於翠綠的茶樹間,指尖輕捻新芽。不遠處,興業縣茗韻茶業有限公司的標准化廠房內,全自動生產線正將一片片鮮葉轉化為清香四溢的成品茶。董事長寧昆站在車間外,望著忙碌的景象感慨:“在外打拼多年,如今終於能帶著經驗和技術回鄉,把‘興業茶’品牌推向全國。”

寧昆是土生土長的興業人,也是“玉商回歸”政策的受益者。興業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赴珠三角地區招商,以鄉情為紐帶,以政策為支撐,打動了許多在外創業的玉商。2023年4月,寧昆從深圳返鄉創辦茶企,從項目簽約到投產僅用兩個月。政府的“保姆式服務”令他印象深刻:“辦証、用地、基建全程對接,效率堪比一線城市!”

茶香飄四方,綠葉變“金葉”。興業縣地處北回歸線茶葉種植黃金地帶,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的獨特環境孕育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興業茶”。過去,這一產業因缺乏品牌和深加工而受限。對此,茗韻茶業不僅建成現代化生產線,還聯合政府打造上萬畝富硒茶示范區,推動“茶旅融合”,帶動茶農增收。

興業縣山心鎮一家現代化茶企的研學參觀通道。人民網 付華周攝

茗韻茶業的研學參觀通道。人民網 付華周攝

一片葉子,承載著游子的鄉情,更撬動了興業茶產業的轉型升級。目前,全縣茶園總面積達3萬畝,茶葉加工企業16家、茶葉制品手工作坊14家,年產干茶2400多噸,年產值近4億元。隨著茗韻茶業等龍頭企業入駐,“興業茶”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產業鏈日趨完善。

一杯茶香背后,是興業縣以“玉商回歸”為引擎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這座桂東南小城以鄉情為紐帶,以政策為支撐,吸引數百名在外興業籍企業家以及更多技術人才“歸巢”,為縣域經濟注入新活力。

“家鄉的誠意,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在興業縣輕化產業園,廣西珈瑪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覃艷初站在125米高的化肥造粒塔前說道。這是該公司的年產30萬噸新型肥料項目的核心組成部分,塔內行業領先的半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每日可生產1600噸復合肥。

建設中的興業縣輕化產業園。人民網 付華周攝

建設中的興業縣輕化產業園。人民網 付華周攝

家鄉的區位優勢和政策支持,讓他看到了更大市場空間。原在河南創業的覃艷初,2023年受政策感召回鄉投資建廠。該項目總投資5.1億元,分兩期建設。目前,項目一期已正式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13億元,並為當地提供約260個工作崗位。同時,二期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未來,其產品還可依托平陸運河降低運輸成本,輻射東南亞市場。

興業縣的“玉商回歸”並非偶然,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雙向奔赴”。為吸引更多玉商返鄉投資發展,當地創新實施“123工程”,通過領導帶頭招商、產業鏈精准招商等舉措,增強園區集聚力和營商吸引力。2024年以來,新簽約項目33個,總投資額146.88億元。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率達98.16%,全程網辦率達97.03%。“桂惠貸”為企業減負近千萬元。

玉商回歸不僅激活傳統產業,更催生新賽道。大平山片區投產5G智能電動車生產線,填補新能源產業空白﹔石南鎮“葵山裡”農文旅項目將荒山變景區,帶動村民吃上“旅游飯”……

產業興,人才聚。興業縣深知人才是發展的核心,積極實施“產才融合”工程,培訓茶藝師、評茶員等2000余人,吸引3962名玉工返鄉就業。為保障廣大玉商玉工“回得來、落得下、發展好”,當地玉商回歸工作專班,設立回歸玉商玉工服務中心,為回歸玉商玉工提供就業、醫療、教育等全方位服務,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形成吸引人才回歸的“強磁場”。

位於興業縣葵陽碳酸鈣產業園的廣西興業時泰納米科技公司廠區。人民網 付華周攝

位於興業縣葵陽碳酸鈣產業園的一家納米碳酸鈣企業廠區。人民網 付華周攝

截至2024年底,興業縣玉商回歸項目引進29個,項目總投資82.5億元﹔工業投資增長97%,增速在玉林市排名第一﹔茶產業帶動全縣3000多戶茶農增收,戶年均收入超4萬元……數字背后,是無數游子對故土的深情反哺。

玉商回歸不僅是經濟的回流,更是人心的回歸。如今的興業縣,茶園連綿、廠房林立。寧昆、覃艷初等企業家,正與眾多回歸玉商玉工共同書寫高質量發展的“興業故事”。從一片茶葉到一座高塔,從一脈鄉情到百業興旺,“玉商回歸”浪潮正推動這座桂東南小城向工業強縣闊步邁進。(付華周 何富德)

(責編:雷琦竣、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