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教育沃土 踐行育人初心
——柳州市柳江區“推門”專項行動工作紀實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傳遞出的真摯情誼與豁達胸懷,恰如廣西柳州市柳江區教育事業在“推門”專項行動中所展現出的包容與進取。近年來,柳江區以“推門”行動為抓手,精准把脈教育發展,全力推動教育事業向縱深發展,為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柳江區教育系統2023年“推門”行動工作總結大會。柳江區教育局供圖
精准“把脈”抓牢教學質量關
新學期伊始,柳江區教育局組織檢查組深入轄區各學校,開展校園巡視工作。確保新學期各項開學工作平穩有序推進,為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筑牢根基。檢查組強調,各學校要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待。
近年來,柳江區教育系統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將“推門”專項行動納入常態化、長效化管理軌道,與全面深化清廉學校建設工作有機結合。通過強化黨委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以及紀委監督責任的“四責協同”機制,構建起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為全區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四責協同”機制引領下,柳江區各學校立足本校特色,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
進德中心小學構建 “三維賦能”培養體系,通過學科教學師徒結對、班級管理師徒結對以及新教師匯報展示課等方式,全方位助力新教師快速成長,為學校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拉堡小學秉持“三個基於”教育理念,即基於兒童視角、兒童需求、兒童參與,成功營造出浸潤式校園氛圍,並開展系統化的社會情感學習項目,憑借這些舉措被教育部認定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示范校。柳州市第四十一中學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創新構建“四維聯動”教學交流機制,涵蓋區外交流拓視野、市級交流促提升、校內交流強根基,連續七年榮獲柳江區中考教學質量一等獎,成為教學質量提升的標杆。百朋中學則聚焦學生發展性評價改革,努力尋找學困生的“得分點”,改變傳統的“滿堂灌”課堂模式,以“優勢賦能 + 體藝筑基”為突破口,積極開展學困生學業發展教學研究,推動教育教學質量邁向新台階。
校長進班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柳江區教育局供圖
以聽促教 堅守育德“主陣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近日,走進柳州市思賢小學的校園,書聲琅琅,笑語陣陣。教師面帶微笑,同學個個朝氣蓬勃,教師潛心教研、辛勤探索,學生比學趕超、隻爭朝夕。思賢小學教師韋嬌妮表示:“‘推門’行動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領導來聽課,我們既擔心自己有講得不到位的地方,又感受到了一種激勵和鞭策。作為一線教師,我更應該把課講好,給學生們營造樂學、善學的學習氛圍。”
柳江區教育局建立黨組成員牽頭,股室負責人分組包片聯動的常態化督導機制,採取“四不兩直”工作法,即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通過隨機進校聽課評課、實地查看運轉情況等方式直擊教學管理痛點,形成“發現問題-反饋整改-跟蹤問效”閉環管理。同時,各學校黨組織書記牽頭領導班子在本校同步開展“推門”行動,聚焦課堂實效、師德師風、學生發展等重點領域開展監督管理工作,在這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全區教師隊伍作風得到極大轉變,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進德中心小學開展公開課活動。柳江區教育局供圖
深耕細研 精繪教育新藍圖
今年春學期開學前期,柳江區教育局以多維度的督導檢查為抓手,深入轄區各村小學開展實地調研。通過細致入微地檢查,發現部分村小學教師存在工作懈怠、工作紀律鬆散等管理短板,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柳江區教育局一方面組織專業團隊深入剖析問題根源,結合實際修訂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出台相關文件明確規范管理的具體標准和操作流程。通過制度與文件的雙重保障,農村學校規范管理得到全面加強,學校整體運行效率和教育質量顯著提升。截至目前,“推門”行動已在柳江區中小學實現全覆蓋。這一行動的持續推進,為教育局及時掌握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發現潛在問題提供有力抓手。
2024年,柳江區累計開展“推門”行動300余次,隨堂聽課800多節,形成整改清單80多項。先后4次召開“推門”行動反饋大會。8所學校、21名教師作典型發言或表態發言,分享整改經驗與成果,推動全區學校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通過反饋大會的督促與交流,各學校進一步明確整改方向,壓實主體責任,確保問題整改落地見效。
柳江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韋獻高表示,將“推門”行動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通過常態化的課堂觀察與指導,直接深入教學一線,為教師提供即時反饋與專業支持,從而有效激發教師的內生動力,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當清廉之風吹拂校園,當深耕之志浸潤課堂,柳江區教育系統正以“推門”為鑰,開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柳江力量。(王海力、吳藝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