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積極打造“三陣地” 推動普法工作提質增效

近日,柳州市司法局聯合公安、消防、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變裝普法”活動,普法志願者換上壯、苗、瑤、侗族服飾,在街頭巷尾採取“山歌普法”“街訪普法”互動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和游客講解法律知識,把法律常識送到群眾身邊,送進群眾心裡。
近年來,柳州市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依法治理相結合,不斷創新普法形式,積極打造普法“實地陣地”“線上陣地”“服務陣地”三陣地,讓普法宣傳更“接地氣”,服務群眾更“聚人氣”,普治並舉“大普法”格局初步構建,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不斷深化,廣大公民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全社會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逐步形成,為平安柳州、法治柳州建設營造了良好法治氛圍。
因地制宜,打造普法“實體陣地”
“來這裡吃飯即可以品嘗到特色小食,又可以學到法律知識,一舉多得,蠻好的。”近日,在柳州市城中區環江村朴宿繁花法治文化餐廳就餐的河北籍游客小陳說道。
朴宿繁花法治文化餐廳是柳州市城中區在靜蘭街道環江村打造的廣西首個法治文化主題餐廳,也是柳州市將法治文化與鄉村文化、餐飲文化整合發展的創新做法,法治文化餐廳也實現了與環江村民法廣場等文化陣地的一體化發展,形成了一條蘊含現代法治精神、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帶”。
一直以來,柳州市主動探索法治文化建設新思路,積極打造普法“實地陣地”,因地制宜設立法治宣傳欄、法律圖書角,提供法律知識學習場所﹔設計法治文化牆,將枯燥抽象的法律條文以活靈活現的形式表現出來。截至2022年底,柳州市共建成市級法治文化公園1個,縣級法治文化公園(廣場)17個,普法大講堂103個,村(社區)法治文化宣傳欄(長廊)1139個,市縣兩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15個,中、小學青少年法治教育專欄492個。
創新方式,打造普法“線上陣地”
一直以來,柳州市深耕不輟,通過“互聯網+”延伸法治觸角,筑牢“線上陣地”。打造集龍城普法網,“柳州法治”微信公眾號、視頻號、頭條號為一體的普法矩陣,常態化發布以案釋法、法治動態信息。在“憲法宣傳周”“法治三月三”等重大時間節點推出線上有獎競答活動,趣味答題、以獎促學,參與人次50萬人。通過制作普法微漫畫、普法微視頻、普法微課堂,編發《法律漫畫》書籍讀本,打造“柳柳普普”普法品牌,讓普法工作更貼近生活。採取互動參與方式,組織普法視頻征集活動,發揮群眾首創精神,通過展播推送優秀作品、接受群眾點贊挑戰,提升群眾參與度,擴大宣傳普法面,讓雲端普法內容精確推送到不同區域,實現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得到個性化的普法內容,提高普法實效性,實現寓教於樂的宣傳效果。
滿足法治需求,打造“服務陣地”
“這些資料您拿著,裡邊有很多對您有幫助的普法案例……”日前,柳州市司法局組織普法志願者走進柳州重點工程項目點開展普法活動,給施工人員送上了法律書籍,並現場為他們答疑解惑,提升他們的維權意識。施工人員普遍反映普法資料內容實用性強、案例緊扣生活實際,紛紛點贊。
柳州市不斷深化創新型服務型互動型法治宣傳教育模式,通過“點單式”普法宣傳的方式,重點服務村(社區)、企業及重點施工項目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通過開展《民法典》《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物業管理條例》系列解讀,服務區域社會發展﹔組織法律專業人士下村進戶宣傳法律知識,為法治鄉村建設把脈問診,為建設民治法治村建言獻策。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婚姻家庭、贍養扶養、土地糾紛、勞動糾紛等問題,集中開展法治培訓進行分析解答。編制《山歌普法300首》,通過山歌對唱、山歌調解、三句半、侗琵琶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發揮普法隊伍力量,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學法參與性和學法積極性。結合柳州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不斷優化法律服務,主動向轄區群眾開展精准普法、特色普法,不斷提升服務效果,以精准的法律服務展現了普法的溫度。(傅永新、李萌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