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廣西:邊境治理新模式賦能沿邊鄉村高質量發展

2023年05月05日16:0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清晨,東興市竹山村炊煙裊裊,干淨整潔的村道,整齊排列的樓房,海天相鄰之處,茂密的紅樹林在煙霧朦朧中半隱半現,奔騰不息的北侖河見証著邊境漁村的祥和與安寧。

東興作為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邊境城市,邊民往來密切。近年來,東興將社區干部、外賣小哥、“五老”、志願者、保安納入等群防群治隊伍,走出一條具有邊境、海港、民族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之路。

東興的市域社會治理模式是廣西邊境社會治理一個縮影。近年來,廣西沿邊8縣(市、區)堅持黨組織聯建、基層社會聯治、特色產業連片,推動各類種養產業和邊民互市、跨境電商等邊境特色產業發展,實現邊境治理與鄉村振興同向發力。

東興市竹山村山海相連地標廣場海景一角

東興市竹山村山海相連地標廣場海景一角。羅瑪麗攝

以黨建引領的組織體系更完善

在大新縣雷平鎮左安村科渡屯,碧綠的黑水河沿屯流過,這裡看山,蒼翠欲滴﹔望水,碧波輕蕩﹔進村,賞心悅目﹔入院,別致靜雅……鄉間道路干淨整潔,農家庭院景觀別致,處處透露主人的獨運匠心。

“這些都是村黨支部組織村民自己弄的,大家都精心裝扮庭院,比拼家園顏值。”村民梁東華自豪地說。近年來,大新縣雷平左安村黨支部以“黨建+群建+鄉建”為切入點,對全村7860畝土地進行旱改水綜合整治,帶領群眾積極發展“稻田+魚+螺”“稻田+鱉”“稻田+蔬菜”等高效農業,成為邊境線上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在憑祥市憑祥鎮柳班村,村中道路干淨整潔,一棟棟獨門小樓坐落兩旁。村小學、衛生、文化廣場和涼亭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幾年前這裡還是憑祥有名的后進村。

“蛻變過程,離不開村黨支部示范引領和黨群力量的凝聚。柳班村通過建立潤格富民車間、澤翔專業合作社,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村集體經濟收入從3萬元增加到343.79萬元,成為憑祥市農村集體經濟的‘領頭羊’。”憑祥市憑祥鎮黨委書記黃雄說。

崇左市推動審批服務事項向鄉鎮(街道)下放、公共服務事項向鄉鎮(街道)延伸、便民服務事項向村(社區)下沉,以“黨建+”治理模式,設置“婦女之家”“兒童之家”“法學法律工作者之家”,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目前,在崇左市4個邊境縣(市)已孵化培育10余個社會組織、組建3000余個志願團體、實名認証志願者超44萬名,打造“壺城管家”“五老紅袖標”等共治品牌,推動社會組織“微治理”持續釋放出平安建設“大能量”。

大新縣雷平鎮左安村科渡屯實施全域土地整治“旱改水”豐收場景。羅瑪麗攝

大新縣雷平鎮左安村科渡屯實施全域土地整治“旱改水”豐收場景。羅瑪麗攝

以村民為主體共治體系更健全

“我們村成立了社會綜合治理巡邏隊,進一步加強沖敏村治安管控,壯大群防群治力量。”防城港市防城區沖敏村黨支部副書記張瑩介紹,該村將16個村民小組劃分為5個網格,由村“兩委”和駐村第一書記擔任網格長,村民小組長擔任聯絡組長,將基層治理和為群眾服務延伸到戶。

據了解,沖敏村巡邏隊共19人,全是由村兩委干部及村民志願者組成。為了讓更多村民了解自己的村子,了解自己的家鄉,巡邏隊成為“移動的宣傳欄”,村子對內的民族政策、法律服務、醫療衛生、愛心幫扶等宣傳工作就攬在了巡邏隊手裡。

不僅如此,廣西探索鄉賢參與鄉村治理路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理事會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有效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共建共治共享的邊境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憑祥市組建村屯黨支部、村級理事會、合作社理事會和治安調解理事會等“一部三會”,積極吸納經濟能人、鄉賢、退伍軍人、返鄉創業大學生等優秀人才加入,由黨支部提出、“一部三會”研究、群眾大會通過的程序進行決策,擴大參事議事覆蓋面,引導村民說事、議事、主事。

在黨組織引領下,廣西還結合邊境實際,通過集體決策將禁毒打私、掃黑除惡、電信詐騙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有效推動廣大邊民強化“我制定、我遵守、我執行、我監督”自治意識。

憑祥市憑祥鎮柳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季度分紅展示。羅瑪麗攝

憑祥市憑祥鎮柳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季度分紅現場。羅瑪麗攝

以法治為核心的管理體系更保障

靖西市岳圩鎮漢邦村曾是貧困村,近年來,漢邦村在后援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的支持幫助下,堅持“黨建強村、產業興村、生態靚村、民主治村、以德潤村、法治護村”,加快脫貧致富步伐,2019年順利實現整村脫貧。

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漢邦村創新推行法律進村“六個一”工程,在每個村(屯)建立一支普法小分隊、制定一部村規民約、配備一名法律顧問、建設一個法治宣傳欄和圖書室,培養“法律明白人”,每戶發放一張法律服務聯系卡,率先在全鎮設立村級綜治中心和矛盾糾紛協調委員會,設置法官、警官、律師工作室,加強基層治安防控、調解和訴訟對接工作,讓法官、警官、律師全面融入村屯,打通法治為民“最后一公裡”。

“通過設‘微講堂’,上‘微黨課’,培養‘法律明白人’,創建‘文秀先鋒示范崗’等進行‘菜單式’普法和收集社情民意。”漢邦村第一書記汪保華說,漢邦村由原來的上訪村、問題村轉變成為全區“無邪教村”、全區“無走私村”、靖西市“無傳銷村”,實現華麗蛻變。

在邊境地區8縣(市、區),法治政府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同部署同推進,探索涉外矛盾糾紛化解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建設,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高,群眾法律意識逐漸增強,各項事業全面步入法治化軌道。

以德治為保障基礎體系更鞏固

社會治理,不但要塑形,更要鑄魂。

“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觀念”“明理要讀書,致富靠科學”在廣西1020公裡的邊境線上,許多村屯將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村內隨處可見法治標語和家規家風警句,村民自建樓房的白牆上畫滿了一幅幅出彩的“鄉村畫卷”。

一些村裡的“土專家”們利用自身外出打工時學到的手藝,制作出仙鶴、麒麟、水牛等頗具藝術氣息的水泥裝飾雕塑,與德育文化相得益彰,惟妙惟肖,讓村屯面貌煥然一新。

在龍州縣上龍鄉新聯村甫茶屯,致富帶頭人潘振昌發動群眾入股籌集了6萬元資金,投工投勞修建“紅軍”食堂、“紅軍”商店和“紅軍”服裝廠等,為游客推出“紅軍餐”、出租“紅軍”服等服務,先后建成紅軍雕塑、黨旗宣誓牆、紅軍路陳列館等,讓村民精神風貌大變樣。

紅城百色,紅色文化充分融入村規民約、家風家訓、德育教育等內容中,創建出“黨支部+村民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邊境治理與發展新模式。

沿海沿邊的防城港則大力弘揚新時代新風尚,274個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一約四會”制度,鄉村精氣神煥發新活力。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市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049家、家庭農場853家,“三品一標”綠色優質農產品達到70個。(尚永江 羅瑪麗)

(責編:陳麗冰、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