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植物海南風吹楠和狹葉坡壘在廣西實現野外回歸

合影。李騰輝攝
人民網防城港4月3日電 近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海南風吹楠和狹葉坡壘野外回歸活動在廣西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上岳保護站舉行。
海南風吹楠和狹葉坡壘為我國特有植物,因其數量稀少、受威脅嚴重、種群數量少、自然更新困難等原因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全國極小種群物種。海南風吹楠主要分布於廣西(大新、龍州、寧明、那坡、防城區)、雲南(勐臘、盈江)和海南(尖峰嶺、霸王嶺)等省區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山地雨林、石山或土山季節性雨林內,為濕潤熱帶雨林的標識性物種,對研究熱帶雨林區系構成、地理分布、生態習性具有重要價值﹔狹葉坡壘是廣西北熱帶地區常綠季雨林代表樹種之一,為龍腦香科植物中分布最北的種類之一。狹葉坡壘現僅分布於防城港的板八、扶隆、那梭、那勤、東興馬路等地以及上思的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平江農場等地,海拔在600米以下的溝谷、溪邊或山坡下部的常綠闊葉林中,因其木材材質堅硬,耐腐力強,有“萬年木”之稱。
通過多年的努力,研究團隊已完成了海南風吹楠和狹葉坡壘野外資源普查和生存現狀評估,研究探尋其野外種群瀕危原因,攻克了海南風吹楠和狹葉坡壘繁殖技術大關,使種子發芽率達90%,利用人工繁殖獲得的種苗,完成了1次野外回歸種植活動,分別建立了回歸試驗林6畝和2畝,建設了種質資源保存庫。下一步,研究團隊將持續跟蹤野外回歸點、種質資源庫、回歸試驗林等的苗木生長情況,並做好管理、監測、效果評價等工作﹔將持續推進海南風吹楠和狹葉坡壘繁殖無性繁殖技術、瀕危機制、遺傳多樣性評價、良種選育、有效成分合成機制等研究。
近年來,廣西林業部門聚焦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工作,聯合科研院所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瀕危機制和保育技術研究,開展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策略,先后成功回歸膝柄木、資源冷杉、德保蘇鐵和蒜頭果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取得初步成效。(王勇 韋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