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抓源頭控方向嚴末端,實現精准科學依法治污——

解鎖廣西好水的保護密碼

2023年03月20日09:11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柳州市秀美柳江穿城而過,水清岸綠,風光旖旎。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供圖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生產之要。打開中國地圖不難發現,廣西境內河流眾多,大小河流呈樹枝狀縱橫交錯,形成一條條“母親河”,養育著沿岸千百萬八桂兒女。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廣西水質繼續領跑全國——全區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8.2%以上,劣五類水體比例為零﹔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中,有5個設區市進入全國前十,9個設區市進入全國前三十,入圍城市數量保持全國第一,其中柳州市自2020年起連續三年蟬聯地表水水質全國冠軍。

  這份蘊含著廣西人濃濃幸福感和自豪感的成績單背后,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外,還蘊藏著哪些獨特的“保護密碼”?在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到來之際,記者走訪廣西有關部門和部分市縣,探看廣西如何打出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精准治理“組合拳”,實現精准、科學、依法治污,奮力譜寫廣西特色的“興水記”。

  A 源頭治理 科學治水

  在廣西的”治水“地圖中,南流江備受關注——發源於北流市大容山南側,向南流經玉林市博白縣、北海市合浦縣等市縣,干流全長287公裡,流域面積達9507.3平方公裡,哺育著沿岸529.2萬居民,是廣西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大、水量最豐富的獨流入海河流。

  5年前,記者曾多次隨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深入博白縣的一些鄉鎮,看到南流江的一些支流因養殖污染、生活污染而“藏污納垢”,讓沿岸的一些居民苦不堪言。不過,最近記者再到玉林採訪時發現,昔日的“污水河”變成了風景如畫的“生態江”,玉林市也從水環境治理的“落后生”躍升為“進步生”。

  “幾年前,由於玉林市養殖污染和生活污染較為嚴重,南流江等重點流域水質一度下降,與國家水質考核目標和人民群眾的期盼有很大差距,群眾投訴多。”玉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春雨介紹說。為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多次組織專家技術團隊深入南流江等重點流域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調研指導,查清污染來源,因地制宜制定個性化治理方案。

  近年來,在自治區相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玉林市牢牢抓住養殖污染這個“牛鼻子”,制定相關方案,明確了以養殖方式綠色轉型、控源截污為基礎,以綜合利用為主導,以監督執法為保障的13條攻堅措施,通過完善多部門“大行動”聯席機制、推動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升級改造、加強市縣兩級聯合執法檢查等方式,重拳整治涉水“散亂污”現象,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六種模式”,破解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問題。2022年,玉林市7個國控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准,國控斷面達標率由2021年的85.7%提升至2022年的100%,其中南流江穩定達到Ⅲ類水質,為玉林綠色發展打下堅實的底色。

  “當前,廣西的水污染防治難點在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污水治理,我們從短期效益和長期發展相結合考慮,從群眾利益出發,向人民滿意而行,抓源頭、控方向、嚴末端,科學地把各項政策和措施做實落細貫徹到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許桂蘋告訴記者,入河入海排污口一頭連著江河湖海,一頭連著生產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下、陸地和海洋的關鍵環節,也是污染物進入水環境的最后一道關口。

  2022年6月,廣西在全國率先編制印發了《廣西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2022—2025年)》,統籌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2022年,全區共排查整治11665個入河入海排污口,實現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監督性監測全覆蓋,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定期把監測結果通報各市,督促推進超標入河排污口整治。如此一來,便扼住了“污龍”入河海的咽喉。

  飲用水關系千家萬戶。為了確保百姓喝上放心水,在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工作中,廣西重點對市、縣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旅游餐飲、農村生活面源和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強化水源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建設,覆蓋56個市級、134個縣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面積達7410平方公裡。

  此外,廣西還加快城鄉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截至2022年底,全區城市(含縣級市)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50%以上﹔全區135個工業集聚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處理。

  B 系統治理 協同護水

  廣西水資源豐富,卻也歷經相關部門協作不足導致”九龍治水“等現狀。

  為了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不斷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近年來,廣西陸續頒布實施相關條例,依法推進河長制湖長制落實,建立健全由各級黨政主要領導任總河長的“雙總河長制”,以及橫到邊縱到底覆蓋所有江河湖庫的五級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創新“河湖長+檢察長”“河湖長+警長”工作機制,加大河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高質量推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

  據自治區相關部門統計,2022年,全區共設立2710名總河長、2.6萬多名河湖長,辦理涉河湖治理公益訴訟案件1921件,拆除違法建(構)筑物約19萬平方米,建成104條(段、個)美麗幸福河湖。

  廣西的河湖長可謂“上通下達”,既有主要黨政領導,也有社區干部和村委干部,河湖長就在百姓身邊,既有利於政策落實,也便於常態化巡查河湖,發現問題,及時施治。

  “我所負責的河流是定川江和沙稿江,巡河巡庫時要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宣傳,發現各類污染問題要及時整治,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水環境的非法行為。”玉林市興業縣石南鎮黨委書記梁建君是該鎮總河長,每月要巡河巡庫3次以上。近年來,石南鎮以河長制為抓手,抓實水環境綜合治理、河道巡查和清理等工作,污水廢水偷排、廢棄物亂堆亂倒等破壞水環境的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水環境質量持續轉好,全面消除劣五類水質,2021年石南鎮東龍水庫列入第二批廣西美麗幸福河湖名單。

  與此同時,廣西還著力構建“區內+區外”跨區域協作機制。區內,桂林、柳州、河池、來賓四市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攜手保護紅水河、柳江、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實施漓江、右江流域上下游設區市間和縣(市、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保護漓江和右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安全。區外,廣西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等周邊省份建立健全了流域上下游跨區域環境聯合交叉執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聯動、監測和信息共享、聯合預警、定期會商和交叉檢查等機制,實現流域共同保護、上下游共同治理。

  九洲江發源於玉林市陸川縣,流經陸川縣、博白縣和廣東廉江市,最后注入北部灣,全長160多公裡。九洲江的水質直接影響廣東湛江市的飲用水安全,以及廣西玉林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為此,廣西與廣東協同實施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建立健全監測數據共享和定期會商協調機制、聯防聯治機制。

  2022年,九洲江山角斷面水質持續改善,平均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陸川縣烏石鎮吹塘村民朱恆球說:“九洲江經過近幾年的治理,江水變清了,水質變好了,這才是真正的綠水青山。”

  C 精准治理 智慧管水

  廣西對標對表國考斷面水質目標,依托地表水環境質量預警預報系統精准摸水情、定水策,發現水質異常及時處置,減少污染風險。

  作為西南工業重鎮的柳州,在20世紀80—90年代因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未能同步推進,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成為我國四大酸雨區之一。彼時的柳州,數十個排污口將污水直排柳江,污染嚴重。近年來,柳州市構建和完善水環境監測體系,建成廣西首個河道“天眼”——柳江干流河道“天眼”監管系統,形成“1個控制中心+6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10個微型水質自動監測點+1台水質應急監測車”的水質監測網絡,為開展精准治污提供重要技術支撐,不斷提升河湖動態監測監管水平。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靈魂,一直以來,其保護管理工作備受中央、自治區的重視。2022年,漓江治理入選國家首批美麗河湖案例。

  2月21日,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綜合執法支隊二大隊工作人員駕駛著一艘“二郎神號”執法艇,捎上記者一行從桂林城區竹江碼頭出發,沿著30多公裡的漓江水路抵達城郊的雁山區草坪回族鄉碼頭。沿途風光旖旎、水清岸綠,時見白鷺等鳥類在江面上、河床邊翱翔覓食,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

  據介紹,為保護好漓江,發揮生態環境監測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眼睛”作用,2021年以來,廣西推動“數字漓江”生態質量智慧監測網絡建設。目前,初步建成“一站多點”漓江生態質量監測網絡,為高效支撐服務漓江生態保護奠定基礎。其中,生態環境部支持建設的漓江流域生態質量監測綜合站為全國第一批2個綜合站之一,配置了一批500余萬元的野外觀測設備。

  2022年,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等相關部門完成了漓江生態質量、生物多樣性監測樣地/樣線布設,形成了以漓江生態綜合站為中心、25個監測樣地為節點的生態監測網絡,可實現對水體濕地、森林、城鄉、農田等生態系統及碳匯監測﹔實施漓江流域魚類、底棲等水生生物以及蝴蝶、鳥類、兩棲動物等環境指示生物現場監測。據監測數據初步統計,目前漓江流域監測到100種魚類環境DNA、蝶類51種、兩棲動物34種。漓江流域生物日趨豐富多樣,也從側面佐証了漓江水質的優良。

  治水之路沒有終點,生態文明永無止境。下一步,廣西將堅決守住“生態環境質量隻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以進取之姿、蓬勃之氣,久久為功,讓碧波清流潤澤民心,奮力譜寫綠水青山交相輝映的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記者余鋒 通訊員昌苗苗、韋雙雙)

(責編:龐冠華、陳露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