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扎根大苗山裡的第一書記

2023年03月17日15:4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羅進正在推薦幫扶村的農副產品。江曉攝

羅進正在推薦幫扶村的農副產品。江曉攝

陽春三月,進入春耕的關鍵時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縣大浪鎮大德村,田間地頭綠油油一片,這段時間,駐村第一書記羅進格外忙碌。

在村活動廣場上,村民坐得滿滿當當。在羅進的組織下,100多名村民正在認真聆聽技術專家講授八角的種植技術。在大德村村委,羅進組織發放八角苗,村民們有序排隊領取種苗。入夜時分,他又馬不停蹄走訪農戶家,了解農戶今年的產業發展計劃、春耕備耕情況。

現年49歲的羅進是國鐵南寧局柳州機務段桂林運用車間黨總支副書記。2020年12月,羅進擔任大德村任第一書記,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地處廣西桂北苗山深處的融水縣大浪鎮大德村,曾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重點扶持貧困村。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后,國鐵南寧局主動承擔定點幫扶任務,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全面開展幫扶工作。2018年,大德村摘掉“貧困村”帽子。

“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性的奮斗過程和戰略任務,作為一名駐村干部,我深感自豪,也倍感壓力!”在接過上一任駐村書記的接力棒,羅進決心在這裡干出一番成績。

大德村總面積42.7平方公裡,共有19個自然屯,佔了全鎮四分之一的面積。進駐村裡后,羅進就開始馬不停蹄挨家挨戶進行走訪。他每天拿著小本子走村入戶,及時了解村屯的地理結構、風土人情和每個家庭情況,還特別針對脫貧監測戶進行摸底了解,及時宣傳黨的政策、落實幫扶政策。晚上回到宿舍,再把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梳理匯總。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就成了大德村的“活地圖”,研究繪制出了《融水縣大浪鎮大德村農戶分布圖》,對村民的基本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我是帶著鐵路人的使命和責任來的,必須全力以赴。”羅進說道。

腳上的泥土多了,離百姓的心也更近了。一次,羅進在走訪甘牛村時,發現村后的山體存在滑坡的安全隱患。羅進第一時間找到了居住在山腳下的趙志德家裡,動員一家人盡快搬走。他這邊在做趙家人的搬遷動員工作,也同步幫著協調找到村民閑置的房子,作為趙志德一家的過渡安置房。經過幾天的張羅協調,趙志德一家順利完成了搬遷安置。“駐村第一書記來了以后,大家就有了主心骨!”事后提起搬家的事,趙志德滿滿的感激之情。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人居環境是關鍵。剛進駐村裡,看到村口堆積成山的生活垃圾,羅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第二天,他便組織村工作隊成員、村干部一起對生活垃圾進行清理、焚燒。此外,他還主動地方政府和國鐵南寧局爭取專項幫扶資金,幫助大德村每個自然屯修建了垃圾焚燒爐、村民活動廣場、便民橋……如今,村裡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

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也是羅進駐村后著力做的工作。他經常走村入戶了解農戶想法,向困難戶和產業能手、致富能人尋思路、找方法,千方百計為村子蹚出發展路子。

30多歲的村民蘭彥龍因為身體原因,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經濟來源,平常就靠低保過日子。羅進在了解到他的基本情況后,多次到其家裡介紹各項惠民政策,幫助其轉變思想,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致富路。

“要想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主要還是靠自己努力,別人隻能幫得一時,幫不了一輩子。”羅進推心置腹地與蘭彥龍交流道。2022年3月份,在羅進的多次動員鼓勵下,蘭彥龍養了100多隻雞,去年一年僅養殖收入就達7000多元,再加上產業獎勵補助4900多元,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如今,蘭彥龍干事的勁頭並不輸給村裡其他的年輕人。

現年37歲的韋嗣良,曾輾轉粵、滇等地務工,2016年返鄉從事養殖業。經過幾年的養殖經驗積累,韋嗣良組建了創良種養專業合作社。

“你們要把合作社做大做強,把這些邊緣戶、脫貧戶都納進來,脫貧戶抱團把合作社搞好。”羅進找到韋嗣良談發展、談融合。近年來,韋嗣良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已形成“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目前該合作社有社員15戶,已發展林下基地500畝、水產養殖200畝,年產值80多萬元,逐步向集種植、養殖、休閑觀光、垂釣於一體的林業生態服務業發展,真正實現了村企村社的互利共贏。

依靠惠農政策和國鐵南寧局的持續扶持,近兩年來,羅進引導農戶加入合作社,邀請技術專家到村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村民大量種植八角、油茶、黃精等農產品。2022年,全村34戶農戶種植的黃精,直接產生種苗價值達15萬元。大德村全村脫貧人口人均收入12438元,與2021年相比增長27.8%。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抱團發展才能奔向小康。”看著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羅進難掩喜悅之情。

羅進家住柳州,離大德村180公裡。平時忙碌的時候,也有一個多月沒有回家。即使周末回家,也總有接不完的電話。妻子說:“你還是回村裡去吧,在家裡也放心不下村裡的那些大小事。”

駐村的每一天,羅進都覺得日子過得很充實。他把自己的小汽車開到了工作地,兩年多時間跑了6萬多公裡,穿爛了五六雙皮鞋,一天最多走4萬步。

看著村民一個個舒展開的眉頭,羅進的心裡很是踏實:能夠讓普通群眾了解國家政策,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困難,自己的收獲遠遠多於有限的付出。這個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如今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致富奔小康的思想正如映山紅般,在大苗山裡之間漸漸燃起。

眼下正值春耕時期,羅進也在為今年大德村的發展謀篇布局。“今年我們將立足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讓他們更有幸福感、安全感,過得更舒心。”說起今年的工作計劃,羅進侃侃而談,思路清晰。

“從一個普通的鐵路干部,直接參與到了鄉村振興的工作,在來大德村之前,從未把自己和國家的政策如此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羅進說,這段經歷,雖然辛苦,但卻彌足珍貴。(王勇 韋清華 江曉)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