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江南區: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一條鱸魚可以創造多少價值?一棵藥草如何飛出大山?一片火龍果園又能發展多少產業?在南寧市江南區得益於數字技術賦能,這些問題有了新答案。今年以來,借助數字鄉村建設,南寧市江南區加快推動數字技術走進田野地頭,帶動農業生產智慧化,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以“數”養殖
12月7日,氣溫逐漸上升。江南區蘇圩鎮隆德村高密度養魚基地辦公室的智慧大屏發出預計:2號魚池氧氣異常。養魚基地管理員盧振壽立即趕往魚池,發現因近日氣溫上升,導致水溫上升,水溫越高,溶氧越低,這就會導致魚池氧氣含量下降。盧振壽立即著手調試。
“鱸魚養殖最講究水體溶氧量,如果水體溶氧量不足,那麼肯定難以高產,且魚的質量也不會高。現在有了物聯網感知系統,就能精准監測和調節水體溶氧量。”覃獻芳說。
過去,這裡的村民只是在自家魚塘養一些魚,傳統的養魚方式既難保証品質,又無法提高附加值。如今,隆德村通過招商引資,在村裡建起來高密度養魚基地,實現規模化科學養殖。隆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覃獻達說:“村裡正在謀劃推出鱸魚的預制菜等,進一步做大產業鏈。”
今年初,在江南區江西鎮的新好農牧有限公司的生豬養殖基地裡更新了“慧養豬”系統。該系統提升養殖管理方式的工具之一,由傳感器等感知設備配合無線聯網的雲平台及控制櫃,聯動養豬場內的監控、報警、光照、濕帘、加熱器、通風窗等設備,各設備間無線通訊。
新好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新生介紹:“我們可隨時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到雲平台上了解養豬場的實時狀況,並根據場內外環境變化情況,執行邏輯控制命令下發到聯動設備,保証豬處於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升動物的產量和質量。”目前新好農牧有限公司已投資近30000萬元和存欄13500頭種豬。
據悉,江南區已初步構建起農業大數據基礎信息框架,柑橘、水產、畜禽等多個領域已列入其中,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借“數”通路
江南區光照充足,土地肥沃且微量元素豐富,極其適合種植火龍果。在江南區蘇圩鎮鎮寧村的火龍果種植基地,主播正在電商平台上直播帶貨。“以前村裡的村民信息不暢,更不懂得價格波動的規律,這些‘寶物’過去藏在深山,銷路都成問題。”鎮寧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黨員致富帶頭人梁振朝說。如今,隨著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江南區的火龍果在電商平台上大賣,果賤傷農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今年在網絡上賣了1000多單,價格比過去提高了不少,帶動20戶農戶每戶平均增收1000多元。”鎮寧村黨支部書記梁振朝說。
延安鎮那齊村的香水蓮霧種植基地,則通過互聯網平台打造起“認養農業”,把銷售前移至生產端,實現優質農產品的“私人訂制”。
來自桂林的陸先生是香水蓮霧的“認養人”。通過線上對接,依托溯源系統,陸先生可隨時掌握香水蓮霧的生長狀態,收獲后的鮮果直接快遞送達。
今年10月,該基地收獲的2000斤香水蓮霧更是賣出了50元每斤的高價,目前已經帶動周邊10多戶農戶種植500多畝。
用“數”減負
“現在已經不用現場申請農機購置補貼了,線上操作很方便。”江南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徐祖貴介紹。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眾,江南區將農機購置補貼銜接至農機監理業務系統和農機購置補貼系統,即實行牌証管理的農業機械並在農機監理系統進行登記注冊的,可不用另行開展農機購置補貼資質審查。同時,大力推廣農機購置補貼APP的使用,申請人可利用手機APP進行農機購置補貼的申報,足不出戶即可辦理補貼。
截至目前,江南區通過手機APP申請農機購置補貼的機手共計11戶,補貼機具19台(套),涉及補貼資金55.83萬元。在農機作業補貼方面,江南區推行農機手通過安裝北斗GPS定位系統,並將數據上傳至廣西農機信息化管理平台糖料蔗作業補貼子系統,補貼審核人員即可監測、審核農機手的作業面積並依據作業環節及作業標准發放補貼。截至2022年9月,江南區通過廣西農機信息化管理平台糖料蔗作業補貼子系統審核糖料蔗面積4076.45畝,發放作業補貼約73.93萬元。(楊敏卓 戴安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