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戲巡游東西巷:當戲劇藝術在街頭與觀眾相連接
《太空牛在地球》把宇航員形象進行偶型化創作。人民網 覃心攝
12月11日下午,一場趣味橫生的現代街偶戲劇巡游穿梭於桂林市的東西巷之中。在厚朴的古城牆前,一隻玫粉色的太空牛呈飛翔狀停靠在路邊,這是偶型藝術家KAIYIN的作品。“借助牛的元素,運用趣味化戲劇化的表現手法,展現牛氣沖天的航天科技發展氣勢。”東西巷戲劇巡游的制作人潘藝介紹道。
戲劇不止在劇場裡發生,也能在不經意的街角與人相遇。順著小道向深處走去,一隻裝著小木偶的手提箱擺放在街心廣場上,來自上海觸感實驗室的演員麥一帆抱著吉他伴奏,演員周堯則提著全手工制作的木偶“老爺爺”為孩子們制作可以飛的翅膀。
坐在地毯上近距離觀看表演的小朋友們接過紙和筆,用稚嫩的簡筆畫向“老爺爺”描繪自己的夢想。周堯接過后,一張張念了出來:“陽陽畫了兩個戴帽子的小人兒,這是廚師嗎?”小朋友響亮回應:“是的!”這是《手提劇場:做翅膀的人》裡最受歡迎的互動環節。
傍晚的東西巷內,孩子們圍著演員聽故事。人民網 覃心攝
麥一帆是上海戲劇學院木偶戲專業的畢業生,加入由知名木偶劇導演劉曉邑創建的觸感實驗室后,一直在參演面向兒童的劇作。“我們希望能讓孩子們開心地笑,在戲劇裡得到向上的能量。”他說道。
24歲的周堯則是“半路出家”,改行源於對表演藝術的喜愛,她認為:“(孩子看戲)開心是很重要的一點,然后可以讓他們自己感受一些事情,而不是以說教的形式告訴他們什麼道理。他們看到了什麼,有他們自己的理解。”
據潘藝介紹,12月10日至11日的東西巷戲劇巡游包含四個劇目,由國內外的藝術家共創而生。選擇在戶外展演,是為了能夠讓更多觀眾在開闊的環境裡感受表演的魅力,沉浸式參與其中。潘藝坦言道:“兩天演出下來,演員的普遍感受是桂林觀眾的互動非常好,非常有趣。這也是我們創作這類作品的初衷,通過一種自由的、街頭式的表演藝術跟觀眾連接在一起。”
街頭互動演出作品《VAMOS 無限派送公司》。何善權攝
結束表演后,周堯分享了一份讓其格外溫暖的“夢想”:“這個小朋友沒有寫以后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她說希望自己能成為‘老爺爺’的孫女,這樣爺爺就不是獨自一人,孤獨在家了。這讓我感受到一種善良美好的力量。”
桂林市民覃女士得知2022桂林藝術節有一場街偶巡游,特意帶著家裡三個小孩來東西巷看表演。僅5歲的女孩若若非常喜歡手提劇場,在看完一場后不停催促覃女士趕緊前往街口等待下一場開演。覃女士表示:“看到孩子們開心,我感覺這一趟沒白來。她們三個也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表演,以后如果還有合適的劇目,我會考慮帶著她們一起看。”
戶外版本《那個小孩》准備開演。人民網 覃心攝
改編自西班牙繪本的多媒體創意劇《那個小孩》正是一部大人與小孩皆宜的作品,這次潘藝為東西巷帶來了由此衍生的戶外版本。該劇演員劉蕭旭介紹,《那個小孩》不是隻面向兒童的繪本,它故事性非常強,講述的是一種有些孤獨而尋求陪伴的成長經歷。“如果你是獨生子女,看過后一定會有感同身受的地方。”劉蕭旭說道。
談及面向兒童市場的劇作,身為北京中間劇場的制作人潘藝很有感觸。她認為,國內並不缺少戲劇人才,各大專業院校的培養體系相當健全,但是優質兒童劇的內容創作仍然稀缺。
潘藝談道:“現在市面上一些兒童劇和親子劇內容可能偏低齡化,對於成年觀眾的吸引力並不強。改編《那個小孩》繪本,創作舞台作品,目的正是為了孩子跟家長能一起觀看,在劇場中不同年齡段的人能體會不同層次的內涵。”
山水之間,人與戲不只是萍水相逢,還有戲劇之外的精神交流,優質作品與觀眾之間會產生一種以情感為名的磁場。潘藝在這次桂林藝術節上碰到一位“老熟人”,是一個北京的戲迷,她曾在劇場看過《那個小孩》,這次他們又在桂林相遇了。戲迷告訴潘藝,那是她第一次在孩子的劇院裡,看到與自己成長過程相關的作品。現在,這部舞台劇成為她與小孩常常反復觀看的作品。這讓潘藝深感榮幸。(覃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