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縣三項舉措扎實推進旅游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計劃

近年來,德保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托芳山文化公園、“矮馬王國”“吉星岩”等AAAA級景區,積極探索“民族團結+文化旅游”新路子,以民族團結帶動文化旅游發展,以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文化樂民、旅游惠民、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黨建引領,筑牢“旅游人”思想基礎。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項目實施,通過開展“壯族三月三”特色主題活動、傳統美食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等活動,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理念、增進“五個認同”﹔建設文化牆、水幕牆、雕塑小品、景觀、地雕等載體,充分展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加強對講解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訓,提高向游客講述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交往交流交融等故事的能力﹔打造一台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晚會以及開展各種民族民俗文化體育,開展馬骨胡藝術、南路壯劇、壯族山歌對唱等民族活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規劃先行,打造“德保牌”文旅精品。明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要求,持續推進芳山文化園、吉星岩、紅葉森林公園、“中國鄉愁·七彩那溫”、鎮安古府等特色旅游景點品牌化創建。充分發揮旅游景區在促進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旅游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有序開展各項創建工作,著力打造了一批構建各族群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增強各族群眾的文化自信的品牌景點,助推民族文化和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德保新增矮馬王國和芳山文化園2個AAAA級旅游景區,AAAA級旅游景區達到4個。那溫村獲譽“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那溫人家獲“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稱號,排莫谷金農業生態觀光園被認定為“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三、激發活動,開啟“興文化”新征程。加快推進“三館合一”、縣鄉村三級文化中心、同心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的建設,把“同心文化載體”建設與民族團結、鄉村振興工作緊密結合。深入開展“百篇紅色經典大家讀”“百首頌黨山歌大家唱”“百部紅色影片大家看”“百場文藝演出大家賞”等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有利於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動,增強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建成德保縣馬骨胡藝術傳習基地等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承基地,德保縣隘章土布制作技藝成功入選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達10項。榮獲“廣西特色文藝之鄉(馬骨胡藝術)”稱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邁上新台階。精心組織舉辦具有地方特色、自主性強、參與度高的紅楓民俗文化旅游活動,推出一批重特色、高品質的旅游產品和旅游精品路線,集中展示德保自然風光、獨特資源和人文景觀,擴大德保縣矮馬紅楓、百粵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推動全縣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為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奠定基礎,構筑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黃艷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