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民宗委視窗

融水苗族自治縣創新文旅融合發展機制賦能鄉村振興

2022年10月28日10:48 | 來源:融水苗族自治縣民宗局
小字號

  近年來,融水縣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利用,立足“秀美融水·風情苗鄉”的發展定位,聚焦政策保障、景區開發、文化傳承,以文旅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走深走實。2022年上半年,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289.8萬人次、旅游消費33.35億元。

建立民族文化旅游新機制,為產業興旺“強根基”

  一是構建“三優先”保障機制。建立“點狀供地”“未利用地優先保障旅游新增用地”等制度,著力解決旅游扶貧項目用地建設,形成旅游業優先、項目優先、資金優先“三優先”旅游政策保障體系。二是健全資金扶持機制。推行“三戶聯保”模式,簡化信貸程序,發放鄉村旅游支農性貸款近5000萬元﹔每年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並逐年遞增,用於旅游項目建設、A級景區打造、完善旅游基礎設施等,破解鄉村旅游融資難題。三是完善“標准化”服務機制。實施縣、鄉、村三級城鄉風貌改造、特色村鎮保護、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旅游服務咨詢體系,制定出台《融水苗族自治縣打同年服務管理規范》《融水苗族自治縣金秋燒魚節服務管理規范》等6個地方標准,推動旅游服務標准化、規范化。目前,全縣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5家、國家AAA級旅游景區7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

  推行“景區+”發展新模式,為生態宜居“守鄉愁”

  依托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打好“鄉情、鄉愁、事業”三張牌,打造“吃、住、行、娛、購”一站式服務全覆蓋的夢嗚苗寨旅游景區。一是推行“景區+搬遷”模式。健全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等制度,將拆除的木質吊腳樓主體結構整體“打包”移到雙龍溝景區,按照樓體原樣重新打造夢嗚苗寨旅游新亮點,成立旅游觀光合作社,從“建、管、營”出發進行全方面經營管理。二是推行“景區+文化”模式。推行“微田園+微市場+微車間”模式,在夢嗚苗寨建立苗家同年宴、原生態農耕、打同年、蘆笙踩堂、苗族刺繡、鬧魚、燒魚、斗馬等系列苗族文化項目以及實景歌舞劇《苗魅》,打造廣西唯一的原生態苗族文化體驗園。三是推行“景區+農戶”模式。吸納搬遷農戶參與景區維護、保潔、管理、項目建設等工作並成為景區職員,實現農戶“變股民、變社員、變職員、變演員、變老板”五大身份轉變,將山區苗族村寨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助力器。目前,夢嗚苗寨已完成一期建設,共建有吊腳木樓73棟、民宿13家、特色餐飲店15家、商鋪21家,匯聚特色民宿、餐飲、購物、苗族傳統手工藝作坊等,吸納就業人數435人。

  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新品牌,為文化振興“留根脈”

  持續深化傳統文化利用、文化品牌塑造、文化產品開發等機制建設,抓好“保護、傳承、融合”三個關鍵環節,著力打造一批“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鄉情”的節慶旅游項目、鄉村景觀和精神家園。一是打造“非遺文化”節慶旅游品牌。探索“非遺+旅游”模式,以“中國·融水蘆笙斗馬節”等節慶為核心文化品牌,策劃“金秋燒魚季”等系列活動,將芒篙節、花炮節、盤王節、拉鼓節和系列坡會等節群融入旅游產業,著力發展節慶旅游。二是打造“民族村寨”景觀旅游品牌。制定出台《融水苗族自治縣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和發展暫行辦法》,對安陲鄉吉曼村吉曼屯、香粉鄉雨卜村卜令屯等1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進行保護傳承利用,打造出榮地侗寨、培秀苗寨、雨卜苗寨、七彩農場、水雲間、三連瀑布等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精品網紅景點。三是打造“文化傳承”精神旅游品牌。實施民族歌曲創作推介、建立“融水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苗族蠟染傳承基地”“苗族銀飾制作傳承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炳光苗族蘆笙制作展示館”等15個非遺工作平台,吸引游客旅拍,購買民族服飾、銀飾、民族手工藝品,有效拓展民族文化旅游業態,為文化旅游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創造新機遇。

(責編:陳麗冰、龐冠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