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服務“組合拳” 貢獻鄉村振興“稅”力量【2】

近年來,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總要求,將稅收服務與鄉村振興相連接,在定制式、套餐式及個性化服務的推動下,以稅惠民、以稅興村,為鄉村振興持續書寫“稅務方案”。
政策送上門,為產業振興“助把力”
農家雅院田園風光,沿途商鋪清新文藝,景觀小品靜謐愜意,精致民宿依山傍海……走進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打卡地、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落——北海市海城區流下村,諸多游客正駐足觀光游玩。近年來,隨著游客不斷增加,鄉村旅游成為了流下村的主要產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高效落實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通過組建“稅費支持春風宣傳隊”,向當地村民群眾和商戶流動講解宣傳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激發旅游產業內生動力。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這幾年村裡變化很大,現在我在村裡經營一家傳統小食店,正好想了解一下能享受到哪些稅收優惠政策,沒想到稅務部門上門來進行稅收宣傳,解決了我的疑惑,真是太及時了。”當地商戶麥春光說。
除了幫助村民在家門口了解稅收政策實現創業,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持續用稅惠紅利和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助力引進高檔酒店民宿、餐飲旅游、文創產業在流下村遍地開花。目前,流下村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共13個,總投資約4500萬元,其中,“鄰舍設計師酒店”還獲評自治區“五星級”農家樂。
服務沉下去,為涉農企業“搭把手”
據悉,廣西弋久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北海市赤西村種植的菌菇年產量有60萬菌包,僅種植項目產值就可達300萬元以上。公司菌菇產業一直在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吸收幫扶赤西村村民就近就業,村民可以在家種養,也可以選擇到基地上班,採菇村民每月工資均有3000元,最高可達4000余元。
一直以來,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對涉農企業開展定點幫扶,入企入戶送政策、強幫扶、拓銷路。“我們能有這樣的發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貼心支持!稅務干部幫助我們享受到了增值稅優惠政策、‘六稅兩費’減免政策,減輕了我們在資金成本上的負擔,讓我們公司發展得更好,也帶動赤西村的食用菌產業發展得更好!”公司負責人范維干說。
減稅降費是激發涉農企業發展活力的助推器,更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有力撬動點,進一步加快推動農產品融入市場。“歡迎家人們來到直播間,咱家的茶樹菇自產自銷,菇蕾小、肉質更鮮嫩、口感細膩、清香四逸,營養價值也非常高,這是咱家一斤裝茶樹菇,無論是茶樹菇干鍋還是茶樹菇火鍋都非常美味……”為幫助公司拓寬銷售渠道,北海市稅務干部變身“好物推薦官”在抖音平台進行直播預熱,吸引了眾多網友進入直播間觀看和購買,讓更多菌菇“雲端”銷往全國,輻射帶動村民增加收入。
收入提上來,為壯大經濟“使把勁”
為助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分管局領導親自帶隊定期前往海城區高菜村進行實地調研,與村委、村民一起充分挖掘村集體經濟發展優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脈”問診,提升經濟發展能力。
村委書記鐘書記介紹道:“土地出租收入成為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的重要部分。目前,村委會年收入為25萬元左右,收入穩定。”
據悉,該村處於城郊結合部,村經濟發展以第三產業為主,主要職責為服務26個小區居民及本村涉農服務。為幫助村民算好致富賬,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結合高菜村村情實際情況,與村委、村民仔細測算,對村委與下轄的5個生產隊以合作的形式整合土地資源開發出租、增加收入提出了發展規劃,用稅務智慧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將緊扣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增強涉農企業發展活力、推動村集體經濟增收,以落實退稅減稅為抓手持續發力,以服務鄉村發展為目標不斷細化服務舉措,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奮力書答卷,一筆一畫勾勒新藍圖。(彭菲菲)
來源:北海市海城區稅務局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