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師范學院打造“推普5+N”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玉林師范學院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助推器”,赴廣西興業縣等地組織實施“‘鄉’約推普助振興5+N”計劃(即:搭建1個推普實踐教學基地、進行1次推普調研調查、組織1期“童語同音”鄉間思政課堂、舉辦1系列“職業技能+普通話”培訓、開展1項“電商直播助農”行動、拓展N項自選活動),突出“一對一、面對面、手拉手、實打實、點對點”,堅持“多措並舉”問實情、“校地協同”聚合力、“內外聯動”促振興、“學思踐悟”感黨恩、“知行合一”求實效。進一步提升鄉村地區普通話普及率和水平,發揮語言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體與核心作用。
服務基層教育,一對一調研,“多措並舉”問實情
學校通過問卷、訪談、座談等“多措”並舉的方式開展鄉村語言使用狀況調研調查,發放問卷3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26份,進一步摸清興業縣鄉村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狀況、學習狀況和學習需求,為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提供相關參考數據。興業縣現有190所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77876人,其中,小學在校生51693人(含教學點的4304人),初中在校生26183人,高中在校生12858人。根據調查了解,興業縣鄉村中小學教師96.52%為漢族,其中40歲以上佔61.93%(50歲及以上的超三分之一),69.64%的中小學教師受漢語方言和本民族語言影響,口音較重、不准,且比較難改正口音。普通話培訓和推廣使用工作有待加強,青年教師引進和培養工作亟待加大力度。
整合優質資源,面對面培訓,“校地協同”聚合力
玉林師范學院和興業縣整合優質資源,學校教務處、人事處、學工處、團委、二級學院和興業縣教育局、語言文字工作站、中小學及各鄉鎮多方協同,發揮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輻射帶動作用,開展各具特色的實踐活動。一是搭建推普教學實踐基地。推普實踐教學基地正式揭牌,介紹“‘鄉’約推普助振興5+N”計劃實施方案,啟動項目實施。二是舉辦“職業技能+普通話”培訓。今年7月,學校在興業縣教育局舉辦了“玉林師范學院——興業縣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一期)”,培訓班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結合的方式,全縣各中小學教師近5000人同步參與培訓,培訓效果反響熱烈。三是組織“童語同音”鄉間思政課堂。學校依托“1+1小桔燈”支教課堂與龍安鎮牟村小學持續開展結對子工作。通過發音、繞口令、多音字、錯別字等多方面打造學習普通話有趣課堂,以詩歌朗讀等活動形式使學生們融入其中,指導學生改正坐姿,認真寫好規范字﹔“珍愛生命,謹防溺水”、“趣味數學”課堂,志願者以事例、數據和互動游戲生動講述了防溺水安全、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和數學的樂趣,積極踐行“厚德博學、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受益學生達1000多人次。
聚焦急難愁盼,手把手幫扶,“內外聯動”促振興
學校與興業縣各幫扶鄉鎮開展聯建共建,組建師生實踐幫扶團,聚焦政企、干群急難愁盼,通過內外聯動方式,解決服務基層‘最后一公裡’問題。一是聚焦“政企技術創新”煩心事,手把手培訓,打通數據判定技術關。學校充分發揮統計專業優勢服務地方發展,扎根本地特色的同時思考如何辦實事、開新局,組建師生黨員實踐團為政府企業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數據統計培訓指導,協助完成了128000多條廣西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綜合數據匯總和篩查。二是聚焦“致富帶頭人”憂心事,手把手指導,打通產業振興語言關。學校組織志願者對種養大戶歐茂海、滕建國進行普通話培訓,鼓勵他通過電子商務平台拓寬特色產品銷售渠道。三是聚焦“第一書記”揪心事,手把手共建,打通脫貧戶增收關。學校與駐村第一書記配合協作,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積極幫助歐熙榮等無勞動力、勞動力不足脫貧戶銷售西瓜、荔枝、黃皮、南瓜、土雞蛋等果蔬、家禽農副產品,解決了留守老人農副產品銷售的現實困難。進一步增進黨群干群關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
講團結筑同心,實打實宣講,“學思踐悟”感黨恩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組織師生黨員約180人次赴興業縣龍安鎮牟村面向群眾、小學生開展系列“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一是開展黨史知識理論宣講,以知識競答的方式增強互動性和參與性,讓“四史知識”、“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進一步深入群眾心裡。二是開展“助力農村高考考生志願填報策略與技巧”宣講,有針對性地為家長和考生解答高考志願填報的相關問題,使考生掌握填報志願的策略與技巧,進一步認識清晰定位專業、明確未來方向的重要性。三是開展“國家獎助貸補政策”公益宣講,加大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補助等政策的宣傳力度,為群眾解答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的區別,重點講解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申請條件、流程、材料以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探索精准機制,點對點推廣,“知行合一”求實效
不斷優化和完善“‘鄉’約推普助振興5+N”計劃,以興業縣為試點,拓展延伸到玉林市其他各縣、鄉鎮地區。一是以點帶面,探索多方聯動的精准推普機制。學習借鑒精准扶貧的運作模式,探索精准推普模式,將推普精確到戶到人。在對幫扶家庭成員進行普通話水平排查的基礎上建檔立卡,根據其特點進行分類,根據分類制訂培訓和幫扶計劃,並由專人負責落實計劃和跟蹤村民提升過程。二是輻射引領,培育學生成為家庭推普的生力軍。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輻射作用,堅守幼兒園和小學、初中這一重要陣地,強化教師的語言文字能力,通過網絡實現農村幼兒園、農村學校與城市幼兒園、城市學校的師資共享、資源共享,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將學校教育的輻射作用帶入家庭、家族,讓讀書的孩子成為家庭語言教育的“小老師”和帶動者,成為家庭推普的生力軍。三是提質擴面,厚植群眾對國家語言文字的情感。精准推普的成效依賴於推普者,學校充分利用大學生資源,組建一支高水平、負責任、有擔當的推普者志願者隊伍,在對口幫扶村通過朗誦、演講等豐富多彩地語言表演藝術活動吸引村民參與表演,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審美水平,讓他們發現和體會普通話的音韻美、節奏美,從而培養其對普通話的情感,增強村民對普通話的文化自信。(周美艷)
來源:玉林師范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