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永福:“五治融合”打造鄉村治理新模式

2022年08月26日11:10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永福縣結合縣情創新打造了永福特色的“五治融合”鄉村治理模式,全力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治的鄉村治理格局,成效顯著,先后榮獲全國、全區信訪“三無”縣、自治區“無邪教縣”,羅錦鎮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永福鎮曾村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政治領航,從“有人管”轉向“優者治”。該縣實施“縣委—鄉(鎮)黨委—村委—村(組)黨小組”基層社會治理四級聯動機制,健全黨政統籌推進、群團助力推動、公眾協同參與的鄉村治理體系。建立縣委主導、縣鄉聯動、全程把關的村級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機制,注重從現任村“兩委”干部、本村能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對象中擇優選任村級黨組織書記。同時,近年來該縣通過實施“一核五品多亮點”全域黨建工程,創建“項目黨建”“產業黨建”“平安黨建”“生態黨建”等黨建品牌,在各領域打造了35個特色黨建示范點。如,廣福鄉龍溪村採取“致富帶頭人+村干部+聯合社+農戶”方式,建成11200畝自治區三星級麻竹特色產業示范區,每年增加集體收入2萬元。

自治強基,從“被動望”轉向“主動干”。創新“黨建+鄉村振興理事會”模式,由黨員村干部擔任理事長,在鄉土能人中推選理事會成員,全縣已組建理事會615家,把自主權下放給理事會,讓群眾“自己事自已辦”,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成功打造了“福壽田園”“九曲龍溪”“大美青龍湖”等田園綜合體項目﹔創新推行“黨支部+集體經濟+脫貧戶”等多種經營模式,打造“租金+薪金+現金”分紅模式,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清零。同時,以推進村務公開、強化村務監督為抓手,開展村民民主協商試點,創新村民議事方式,通過微信群等搭建議事交流平台,提高村民參與民主協商能力,促進村民自治。

智治支撐,從“粗線條”向“微治理”。該縣對原有網格重新調整細分,全縣網格由原來117個增至2143個,實現縣、鄉(鎮)、村(社區)、自然村屯以及人口密集場所、治安重點地區網格全覆蓋,並組建“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網格隊伍,每季度集中力量開展一次矛盾糾紛“拉網式”排查,將排查出來的各類矛盾糾紛及時錄入網格化服務管理平台。去年以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27件,調解成功126件,調解成功率達99.21%。同時,該縣增點擴面“雪亮工程”,投入1500多萬元新增建設人臉識別、車輛違章自動抓拍等高端設備919路。推廣“百姓天網”建設,發動群眾安裝統一監控探頭,實現聯防聯控。此外,還研發平安永福“連心橋”社群(微信)管理系統,組建覆蓋縣、鄉、村三級的平安微信群290個,通過線上收集群眾意見、訴求,及時移轉相關職能部門處理並反饋結果,實現為民服務陣線前移,數據資源互聯互通。目前,受理警情144起,解答群眾咨詢1694人次,網上預約受理業務486人次,找回走失人員39人。

法治保障,從“末處置”轉向“源防控”。該縣全力打造縣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中心,實行信訪、政法單位成建制常駐,引入勞動爭議、道路交通、婚姻、醫療、物業等行業主管部門動態輪駐,其他單位因需隨駐﹔將綜治中心、信訪接待、訴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等“多中心”整合為“一中心”,引導調解、咨詢、援助等力量介入。去年,全縣共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3起,訴前化解率同比上升21.9%。該縣還開展“問計於民”大走訪促進“雙提升”活動,通過“鄉鎮干部+村干部+政法干警+駐村工作隊員+網格員”五位一體網格走訪小組,開展進村入戶宣傳。並以彩調、抖音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政法隊伍執法工作成效,提升群眾滿意度。此外,該縣積極推進人民調解委員會規范化建設。目前,全縣建立各類人民調解組織125個,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全覆蓋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動員“兩代表一委員”、退休黨員干部、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調解,邀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和基層經驗豐富、威望高的鄉土能人擔任矛盾糾紛調解員、法律政策解說員、綜治維穩參謀員,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去年以來,全縣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佔比90%以上。

德治教化,從“老封建”轉向“新思想”。該縣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媳婦”“最美家庭”等評比,發揮身邊榜樣示范帶動作用,褒揚孝老愛親、敬業奉獻、助人為樂、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等精神。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作用,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褒揚善行義舉,貶斥失德失范,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持續開展鄉風文明培育行動,遏制陳規陋習,重點治理封建迷信、“黃賭毒”等,提倡勤勞節儉美德,倡導現代文明理念,推動所有行政村紅白理事會常態化運轉,樹立新風正氣,深化移風易俗。如,該縣羅錦鎮白童岩屯通過成立“綠色產業服務隊”“金色糾紛調處隊”“藍色安保隊”“青色環保隊”“橙色文體隊”等五支五彩黨群志願服務隊,利用閑暇時間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農業技能培訓、平安夜巡等10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如今屯內綠樹成蔭、小橋流水潺潺,家家戶戶院牆上都繪有倡導鄉風文明、鄰裡和睦的壁畫,屯內一步一景成畫。(李小林 湯積飛)

(責編:李敏軍、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