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聚焦2022年鄉村振興·廣西

浦北縣:推行“一二四”工作法 抓好農村廁所管護

2022年08月11日09:27 |
小字號

小小廁所,體現文明,牽動民生。近年來,為解決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管護方面一直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等工作短板問題,浦北縣率先走在全市各縣(區)前列,積極創新農村廁所后期管護模式——“124”工作法,統籌聘用脫貧戶監測戶參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管護工作,既解決了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管護難的問題,又解決了脫貧戶監測戶的收入問題,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廁所革命”為抓手,浦北縣扎實推進村庄清潔工作,切實推動全縣農村人居環境和鄉村風貌提檔升級,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一體謀劃”,強化責任落實。成立由縣委農辦牽頭,縣農業農村局、縣住建局、縣衛生健康局、縣財政局、浦北生態環境局、各鎮(街道)等為成員的浦北縣加快建立農村廁所長效管護機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此項工作的謀劃部署、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導落實。縣委農辦統籌協調,牽頭抓總,堅持“一體謀劃”和系統治理總基調,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有償服務的原則,將農村改廁和污水治理、農村環衛、畜牧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工作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和資源,切實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現綠色、環保、低碳可持續發展。按照有制度、有標准、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五有”要求,創新農廁管護機制,統籌聘用脫貧戶監測戶參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管護工作,既解決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管護難的問題,又解決脫貧戶監測戶的收入問題。

堅持“兩個抓手”,強化分類施策。出台了《浦北縣建立農村廁所長效管護機制的實施方案》和《浦北縣農村公共廁所管護機制的實施方案》兩個方案,以實施這兩個方案為抓手,規范了農村戶廁、公廁長效管護,鞏固農村改廁成果。根據農村戶廁和公廁的不同特點,以問題為導向,強化分類施策,對農村戶廁和公廁管護採取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靈活又不失原則的不同措施。總體原則是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有償服務,工作目標是農民主體化、運作市場化、統籌一體化、責任明細化。方案明確管護主體、健全管護資金保障體系、創新管護運營體系,明確農村公共廁所所在地的村委(社區)為管護主體,設置一個公益性崗位負責管護工作,工作人員從所在村脫貧戶、監測戶中聘請﹔管護資金由縣財政局、縣鄉村振興局和村級集體經濟中統籌解決。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管護主體和責任明晰,管護標准和規范健全,管護經費較好落實,管護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形成農村基礎設施管護工作長效機制,推動農村基礎設施管護全面步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堅持“四個落實”,強化長效管護。一是設置鄉村保潔公益性崗位,落實農廁管護人員。農村公共廁所所在地的村委(社區)為管護主體,設置一個公益性崗位負責管護工作,崗位工作人員從所在村脫貧戶、監測戶中聘請,解決脫貧收入不穩定戶的就業問題,鞏固農村改廁成果。二是有效利用銜接資金,落實農廁管護經費。管護資金由浦北縣財政局、鄉村振興局和村級集體經濟中統籌解決。正確有效利用好銜接資金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管護人員工資問題,財政逐年安排預算,村集體經濟作補充,解決后續管護經費問題。三是規范長效管護機制,落實農廁管護責任。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管護主體和責任明晰,管護標准和規范健全,管護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形成農村基礎設施管護工作長效機制,推動農村基礎設施管護全面步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四是隨時保潔與集中保潔相結合,落實日常管護工作。對公廁堅持按時清掃、沖洗保潔,力爭做到“五淨六無,保持室內外干淨整潔,確保農村公共廁所全天候面向社會實行免費開放。每天採取隨時保潔及集中保潔相結合,每天大清洗3次,其余工作時間隨時保潔,定時檢查維修廁內設施,確保水通、燈明、設施完好。做到公廁內外環境淨潔,廁所周圍內無垃圾、糞便、污水等污物。(馬賢任)

來源:自治區黨委政法委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