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銀保監局:創新服務方式 助力鄉村振興

廣西銀保監局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引領轄區銀行保險機構主動對接服務廣西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服務“三農”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提升服務質效,助力全區農村農業現代化邁出新步伐。2021年廣西銀保監局被自治區政府評為廣西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單位。
狠抓統籌謀劃和部署推動,壓緊壓實工作責任。一是強化細化監管統籌指導。每年印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要點,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制定涉農信貸計劃和提升農業保險增品等目標,加強跟蹤監測,推動涉農金融投入持續加大。2022年6月末,涉農貸款余額11879.6億元,較年初增長1055.45億元。二是推動建立健全服務機制。推動轄區主要涉農銀行全部設立鄉村振興金融事業部,單獨配置人力和信貸資源,將工作考核權重提至10%以上,對普惠型涉農貸款給予不低於50基點內部轉移定價優惠﹔依托物理、流動網點和線上服務等著力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在鄉鎮基本實現銀行保險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有效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三是加強監管考核評估督促。細化考核目標和進度,督促銀行保險機構對標對表抓落實。對進展偏慢、未完成考核指標的機構,及時採取通報約談、調整評級和現場檢查等多種監管措施,壓緊壓實各機構主體責任。
突出金融服務重點領域,持續加大涉農金融投入。一是優先服務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制定印發強一產促增長、穩糧食興鄉村金融服務政策,督促機構優先滿糧食種收儲銷全產業鏈、糖油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應金融需求。截至2022年5月末,23個產糧大縣涉農貸款余額3206.35億元,較年初增加161.85億元。二是支持優勢特色產業做強做優。督促機構提供全產業鏈式金融服務支持縣域優勢產業發展,如信貸支持糖產業前端“雙高”基地建設、中端糖企榨季穩定運營、后端蔗糖循環經濟,在全國率先落地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險。指導保險公司做好300萬畝糖料蔗價格指數保險服務工作,廣西糖料蔗價格指數保險榮獲“第二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開展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落地全國首單紙漿價格指數保險、全國首單單株商業性林木碳匯保險,為地理標志農產品開辦被侵權損失保險,今年農險支付賠償金額同比增長93.72%。三是推進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服務。制定幫扶工作方案,督促機構單列信貸計劃、持續提升縣域存貸比、推進特色農險產品增品擴面。截至6月末,20個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余額1852.22億元,同比增長16.6%,高於全區同期各項貸款增速3.48個百分點﹔各縣地方優勢特色農險產品數量最高達15種。四是加大就業和富民產業幫扶力度。推動銀行機構為13個萬人以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編制后續扶持金融服務方案,積極支持搬遷群眾就近就業。截至6月末,2家政策性銀行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貸款余額合計217.19億元,覆蓋支持全區搬遷群眾56.74萬人。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金融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重點抓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應貸盡,支持脫貧人口增產增收。截至6月末廣西脫貧人口小額信貸余額174.88億元、余額戶數38.71萬戶,余額和戶數均排在全國前列。
積極探索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一是在全國率先探索打造11個鄉村振興金融示范縣,力爭突出地方特色,形成示范引領。主動協調聯動相關市縣政府部門“一縣一策”制定金融支持方案,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地方產業發展提檔升級。在陸川縣推動落地廣西首單財政補貼型豬飼料價格指數保險和全國首批生豬“保險+期貨”產品。在蒼梧縣推動創新六堡茶農、茶商、茶企貸款等8種全產業鏈專屬產品,為43家次茶企提供風險保障5億元。二是打造“四位一體”服務模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在全區開展四位一體“政府+銀行+保險+擔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提升行動。截至6月末貸款余額近300億元,新增擔保金額超12億元,為11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付保險賠償近8500萬元。三是在全國首創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融資。積極推動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融資試點工作在14個地市落地,至2021年末全區累計發放貸款127筆、金額2.13億元,被評選為廣西金融開放門戶2020年度創新一等獎、十大創新案例。四是開展“防貧保”。著重提升脫貧群眾整體抗風險能力,在全國率先開展防止返貧保險,推動“防貧保”在廣西38個縣區實現落地,截至2022年6月末已為8.93萬戶、50.98萬脫貧人口提供風險保障208.5億元。
來源:廣西銀保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