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專題式”打造持續掀起“打卡”熱

![]() |
博白縣委組織部組織黨員到紅色教育基地“打卡”。 |
“現在來打卡的人絡繹不絕,人多的時候需要排隊等候。”據位於博白縣人民公園的朱錫昂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黨員們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后,由講解員帶領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追尋革命先烈的足跡,汲取紅色文化,根植為民情懷。
今年來,博白縣通過持續打造“專題式”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一鎮一品牌”“一單位一特色”活動,為黨員開展實景體驗式教學及現場互動體驗式教學提供場地,吸引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到紅色教育基地“打卡”。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走進博白民主抗日自衛軍美沙紀念館,書聲琅琅,環境靜謐,再往裡走就是博白縣美沙中心小學。新田鎮美沙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曉龍作為義務講解員,定期到紀念館為學生講解新田鎮美沙村的歷史,該村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革命根據地。這是博白縣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縮影。
博白縣結合紅色舊址遺址,開設“校園紅色學堂”,打造了博白字祖廟、文龍書院等6所“校園紅色學堂”,以身邊的英雄故事教育影響身邊的后代。孩子們在珍貴的一張張照片、一件件遺物、一封封書信面前久久駐足細看,沉浸在一段段感人故事的革命歷史中,被革命先烈拋頭顱、洒熱血救國為民,前赴后繼的崇高精神和勇氣所感染,紅色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扎下了根,激勵和指引著少年奮發圖強,擁抱新時代,永遠跟黨走。
系好人生中的“第一顆扣子”
開學第一課、黨課開講啦、新錄用公務員(選調生)初任培訓、主題黨日活動……越來越多的活動在紅色教育基地舉行。
博白縣注重紅色教育“第二課堂”建設,讓紅色舊址遺址成為紅色教育的“教室”,文物史料成為“教材”,以“六個一”活動將紅色基因植入黨員干部內心深處,即通過瞻仰一次舊址、參觀一次展覽、回顧一段歷史畫面、重讀一段黨章、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參加一場黨課學習等黨史學習教育,為年輕黨員干部校正人生“航向”,祛除思想“雜質”,走好服務人民的人生正路。截至目前,已組織年輕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等打卡53場次。
厚植為民情懷,牢記“國之大者”
“我的身上的確是有一些銀圓,但這是用作於革命事業上的,不敢動用分毫啊。革命比家裡要困難,吾妻當應理解……等到將來革命勝利了,人民群眾當家做主了,我們就有好日子過了。”很多來朱錫昂紀念館參觀的同志都會被紅色家書背后的英烈故事所感動。
通過一個個紅色教育基地、一個個杰出人士的名字、一段段紅色的故事,生動再現了一段段崢嶸歲月,讓參觀黨員體會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極大地激發了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
截至目前,博白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到紅色教育基地“打卡”510多場次,組織開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活動120多場次,上黨課300多場次,激發了黨員干部敢為先、勇擔當、善作為的干勁,在工作中為民辦實事300多件。(盧輝意 馮錦)
來源:博白縣委組織部
![]() |
新田鎮美沙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曉龍定期為學生講解新田鎮美沙村的歷史。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