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葡萄鎮紅檵木精品化種植提升競爭力
一年賣出20萬棵 2022年產值將突破1個億

桂林紅檵木大受歡迎,一年售出20萬棵。近日,桂林市陽朔縣苗木花卉協會葡萄分會會長莫新益表示,2021年陽朔縣苗木花卉協會葡萄分會銷量達到0.86億,2022年產值將有望突破1個億,有效帶動農民增收。
一年賣出20萬棵精品化種植提升競爭力
莫新益是陽朔縣葡萄鎮最早種苗木的農民。“1999年,那時候租農民的土地種苗木,農民收租金隻收谷子,三擔谷子一畝田,我種了6畝多地。”莫新益感慨時光飛逝,他見証了陽朔苗木產業發展的軌跡。
莫新益介紹,紅檵木主要用於公園、小區的綠化,陽朔於2000年從湖南引進紅檵木,主要銷往雲南、貴州。桂林種植紅檵木有兩大優勢。一是桂林的水好,使得紅檵木的長勢好﹔二是桂林種植紅檵木的技術好,能種出精品從而提升競爭力。“從最初引進紅檵木這個品種到現今,我們對它的品種進行了改良,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原來是單面紅色,現在是雙面紅色,並隨著技術的提高,在桂林實現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種紅檵木,同樣大小的紅檵木別人賣20元,桂林產的就能買到25元。”言語中莫新益滿是自豪。
近年來,葡萄鎮多個村庄都在種植紅檵木,插旗山村整個村子集中種植紅檵木球,據陽朔縣苗木花卉協會葡萄分會統計,2021年紅檵木的銷售額在20萬棵,相比上一年增加10%。2021年陽朔縣苗木花卉協會葡萄分會苗木產值達到了0.86個億。莫新益說,按照目前銷售狀況,以及在種苗木情況,預計2022年產值能突破1個億。
紅檵木已形成產業化發展
“過去我們種苗木都是肩挑背扛,修剪苗木都用大剪刀,現在可大不同了。”莫新益指著田邊的鋼軌說,“這是專門用於花卉苗木、肥料、種植泥土運輸的軌道,一個軌道能實現30畝地范圍的苗木運輸,這些都是政府為支持苗木產業發展免費為農民安裝的,這大大提高了農業技術化水平,更為農民節省了生產成本。”
一名正在一旁修剪苗木的農民說,現在他用的電動修剪刀一天能修剪的量比過去翻了4倍,省了不少工。他家裡5口人,種了20畝紅檵木,家裡早就起了小洋房,一年下來有20萬元的收益,小日子過得很是滋潤。但他說這情況在村裡還算不上特別好的,現在不少農戶家裡還安裝了智能遙控洒水設備,他計劃來年在自家也安裝上。
據了解,當地農戶種植苗木一般都在20到30畝,種得多的有些能到50多畝。葡萄鎮作為陽朔縣桂陽十裡長廊花卉苗木產業示范區的核心區,為實現產業化的發展,近年來,政府在園區道路、水利設施等方面都進行了大投入,苗木產業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
除了紅檵木,柚子樹、烏桕樹等桂林本地苗木也越來也受歡迎。莫新益說,產業發展得好自然會形成良性的帶動作用。
莫新益介紹,柚子樹開花香,長果子好看,樹形美觀,近年來很多小區喜歡種柚子樹。而在陽朔的興坪、福利、金寶等地都有種柚子的傳統,苗木種植農戶變廢為寶,收起了柚子樹。一棵長勢不好的柚子樹結果300多斤利潤在300元左右,如果是當作苗木賣,利潤比賣果品高。據他了解,整個陽朔縣一年柚子樹的銷量約為3000棵。
秋末初冬的桂林人的朋友圈幾乎被烏桕灘的紅葉刷屏,近年來隨著桂林旅游的發展,烏桕樹也火了起來。莫新益嗅到了新的商機,他花了三年時間培育了2000棵烏桕樹,在桂林本地就被一搶而空,而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客商找上門來,他計劃接下來擴大種植面積。“烏桕樹不僅色彩好看,樹種耐寒、耐熱,冬季掉葉,四季分明是很好的一種苗木。”他說,一直以來在苗木產業他都是帶頭人,他相信經過試驗后,好的效益還將帶領更多的農戶種植,將苗木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周文瓊、張書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