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上學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知道陸貽集要來,村民們連夜搬空了堆積在學校裡的雜物,以最快時間修好了水電設施。
陸貽集擔心學校周圍雜草叢生有毒蛇出沒,不到第二天,村民就把周邊雜草清理得干干淨淨。
山裡買菜麻煩,陸貽集提出想自己種些青菜,村民很快在水庫邊幫他開墾了一小塊荒地,並且把漚好的肥料挑到地裡……
陸貽集是廣西欽州市欽北區板城第一小學德育處副主任。今年9月,在從教的第23個年頭,他主動請纓,成為了板城鎮紅華村委那志教學點唯一的一位教師,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初心與使命——“哪裡學生需要我,我就到哪裡去。”
扎根隻有一名學生的教學點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我們看看遠處的山是什麼顏色?你能聽到裡面流水的聲音嗎?”冬日的清晨,學生稚嫩的朗讀,老師細心的講解,打破了深山的寂靜。
紅華村委那志村全景。陸敏攝
紅華村委那志村屬於飲用水庫庫區,有戶籍人口300多人,但常住人口不足100人,大多數適齡兒童跟隨父母外出就讀,剩下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
那志教學點則是板城鎮最偏遠的教學點之一,目前隻有兩名學生,一名是剛上一年級的黃世銘,另一名則是有智力障礙、原本接受送教上門服務的六年級學生。陸貽集是這裡唯一的教師。
陸貽集在那志教學點給二名學生上語文課。陸敏攝
在20多年的從教生涯裡,陸貽集先后在欽北區板城第二中學、欽北區大直鎮中、欽北區板城鎮那覓小學、欽北區板城第一小學任教。今年暑假期間,因那志教學點原任課老師辭職,他經過審慎考慮,主動向組織提出申請到這裡任教。
他的理由很簡單——得益於近年來欽北區黨委政府對教育均衡工作的重視,這裡的體育器材、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一應俱全,硬件設施並不比其他地方差﹔更重要的是,山裡的孩子也同樣渴接受教育,“我不能因為這裡地處偏遠就假裝不知道孩子們特別需要一位老師。”
陸貽集接過接力棒,一人包攬了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等課程。
陸貽集在操場上給學生上體育課。陸敏攝
這個教學點真正實現了“一對一教學”,只是這個“一對一”未免略顯冷清。
這個教學點雖然隻有兩名學生,但上課一點都不含糊,完全按照教學大綱進行。
“一個學生太孤獨了,不說學生,連老師有時候也感到孤獨。”陸貽集剛到任時,教學點注冊登記的隻有一名學生。他通過入戶走訪,得知村裡還有一名送教上門的學生,於是建議家長把學生送到教學點由他輔導學習。
讓陸貽集倍感欣慰的是,經過三個多月的悉心教育,兩名學生從自卑腼腆慢慢變得陽光自信,有了精氣神,“特別是這名智力障礙學生,雖然口齒不清,但是非常熱愛學習,個人行為有了很大改變,不僅能獨立上學和回家,而且變得更乖巧聽話了。”
願做照亮深山的一盞燈
那志教學點始建於上世紀40年代,20年前從村中搬遷至村口,由原來的泥瓦房建城了佔地面積約208㎡的一層平房,為村裡的孩子提供學前照料和小學一、二年級教育。
讓村民擔憂的是,教學點一旦撤並,低年級的學生將會被分流到3公裡外的紅華小學就讀,上學路遠難行不說,途中需要經過那志水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即便家長騰得出時間每天接送,也會讓家庭和孩子承受更大的壓力和負擔。
知道教學點要來新老師,村裡人既高興又緊張。
那志村至今隻有一位大學畢業生,今年已經56歲了,大家迫切希望能有更多孩子通過讀書出人頭地。來了經驗豐富的老師,高興自不必說,但更讓大家緊張的是,新來的老師能在這裡待多久?
陸貽集在那志教學點旁剛剛開墾的菜地裡澆水。陸敏攝
在擔任那志教學點教師的同時,陸貽集仍要兼任板城第一小學德育處副主任。“工作平時主要通過電腦遠程完成。”陸貽集說,為了方便教學,讓村民放心,也讓自己安心,他將自家今年新收割的稻谷從8公裡外的那覓村老家全部搬到了教學點宿舍,冰箱、廚具也搬了過來,還安裝了熱水器,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准備。鐵架床上,是愛人專門為他買的新被褥。
周日到周四,學校都會在深夜亮起大山深處唯一的燈光。
周末的時間,盡量留給孩子和愛人。
今年66歲的村民黃其華說:“陸老師人好,教學認真,留在村裡教書,是孩子們的福氣。”
陸貽集在那志教學點教導一年級學生黃世銘書寫漢字。陸敏攝
黃敏昌是少數留在村裡的年輕人,他在附近的山頭上養了幾萬羽肉雞。他說,學校有老師,孩子們就有了希望,“不管陸老師有什麼需求,我們都盡全力滿足!”
村民們尊師重教的摯朴深情讓陸貽集深受感動,除了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他深感無以為報。除此之外,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同時也是板城鎮新當選的人大代表,他相信隻有扎根到最基層,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更好地履職盡責。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他已經召集了多次村民會議,准備籌集資金增加教學點的文化氛圍,並進一步著手解決學校運動場地的問題。
陸貽集在那志教學點給二名學生上語文課。陸敏攝
“相比其他地方,這裡更需要我。作為一位人民教師,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更多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這其中一點一滴的變化所帶來的自我價值實現的成就感,是快慰人心、無與倫比的。”陸貽集說,他計劃下學期多招收幾名幼兒園的學生,讓學校更熱鬧些,哪怕水遠山高,該上學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陳燕、敖帥昌、梁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