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陽朔縣門樓村:齊心聚力 共建宜居鄉村

2021年11月10日16:4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桂林市陽朔縣金寶鄉大利村委門樓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民們團結互助,齊心協力,共同建設起一座宜居宜游的美麗小山村。

依托項目,共建美麗家園

2021年,門樓村以鄉村風貌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為契機,通過合理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規劃由村民理事會討論形成,規劃通過后,要求所有村民必須嚴格按照規劃實施,一戶一宅,嚴禁多圍亂佔。”大利村黨總支部梁天德說。此后,村民拆除老舊的土坯房,按規劃重新建蓋新房、改造舊房、打造三微(微菜園、微果園、微庭院),同時,對狹窄的村道進行擴寬,使其與村庄整體規劃一致。

不管是烈日當頭,還是陰雨綿綿,都擋不住村民們建設家鄉的熱情。“自門樓開展鄉村風貌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以來,鄉裡面成立了一支由‘鄉干部+村干部+群眾代表’15人組成的工作專班,‘5+2、白加黑’不休式推動村庄建設,村民們也主動配合工作,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該村60歲的黨員劉振有說。

在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門樓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穩步推進。投入700余萬元,建成門樓村史館、門樓書苑、黨群服務中心、休閑文化廣場等群眾活動場所。同時,積極爭取配套項目,推進公共地塊美化,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120戶村民的生活污水經集中處理后實現循環利用,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

創新模式,打造宜居鄉村

門樓村共有13名黨員,每人負責8至12戶村民的治安消防、矛盾化解、環境衛生等工作,每季度對黨員進行一次評比打分,考核結果張榜公布,干群的責任感、榮譽感明顯增強。58歲的曾桂姣負責門樓村的日常保潔,得益於創新管理模式形成的長效機制,一日兩次的保潔工作顯得相對輕鬆。

在鄉村治理過程中,門樓村成立了黨群理事會,設立了黨員示范崗,始終堅持黨建帶民風,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踐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通過黨建引領,廣泛凝聚群眾智慧,制定村規民約,形成發展共識。同時,積極拓寬村集體收益渠道,通過“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激發活力,壯大經濟產業

金寶鄉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門樓村以“黨支部+黨員+農戶”的發展模式,激發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以發展產業實現持續增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村民莫玉明在自家田地裡種有金桔、砂糖橘10余畝,由於技術不夠好,種出來的金桔在市場上賣不到理想的價錢。后來,莫玉明加入到金寶鄉金桔產業示范點,在種植技術上得到了有力支持,賣價也提高了很多。

如今,莫玉明成為了門樓村致富能手的“典型人物”,他將種植技術和經驗分享出來,帶著鄉鄰一同致富。在門樓村,依靠黨總支部共建抱團發展走上致富路的農戶,莫玉明並不是個例。

據了解,針對原來農戶柑橘種植散、弱、小的特點,金寶鄉統一規劃、整合資源,通過基層黨支部引領,著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正計劃將門樓村近500畝土地,旱地變水田、小塊變大塊,待土地整治工作完成,將全村所有土地流轉至門樓村集體,統一管理經營,實現土地利用最大化,推動全村農業產業發展,打造種植戶集約化種植示范基地,開展規范化、規模化種植。目前,門樓村共種植金桔318畝、砂糖桔74畝,年產量約800噸。

“村裡著手通過網絡打造供銷平台,提高管理技術,優化水果質量,使種植戶家家都能夠買上小車,建起新房。”大利村黨總支部書記梁天德介紹。(王藝捷、張書湘) 

(責編:劉佳、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