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海城區:守正創新結碩果 奮楫揚帆啟新程

2021年09月07日10:2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高德塘兒村農家小院一角。韓漫婷攝
高德塘兒村農家小院一角。韓漫婷攝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文旅產業遍地開花,城市環境舒適整潔,鄉村風景秀麗如畫,民生服務溫暖貼心……走進北海市海城區大地,隻見城市中、田園裡,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五年來,海城區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團結帶領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克難攻堅,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精准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城鄉面貌顯著改善,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群眾幸福感持續提升,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台階。

2016年以來,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8.49%,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6.86%和9.3%。先后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科普示范區”“廣西健康產業發展示范縣”“廣西科學發展先進城區”“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廣西知識產權示范區”等榮譽稱號。全區各級各部門獲國家級榮譽10項、自治區級榮譽52項。

產業轉型 綜合實力跨步提升

“我們去年投入超過3000萬元,投放520座人工魚礁,建設海洋牧場,現在海城區有將近2萬畝養殖海域。”廣西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海洋牧場獲批為第六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實現了廣西民營企業海洋牧場建設“零”的突破。今年,該公司計劃投入7000萬元,投放35個網箱深海養殖金鯧魚。

近年來,海城區創新經濟發展模式,充分利用沿海優勢,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等現代集約漁業,建設海洋牧場,培育向海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向海經濟扎實推進。“十三五”期間,建成10031畝深水網箱養殖基地、3200畝海水珍珠養殖基地。目前,該區已有10多家漁業企業,形成了擁有養殖、加工、銷售、冷鏈、物流的產業鏈。

海洋經濟的新突破是海城區經濟新發展的生動寫照。海城區立足產業轉型升級,精准實施招商,深入開展“三企入桂”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優質服務推動項目落地。2016年以來,招商引資項目304個,實際到位資金432.99億元,其中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4個。

在項目的推動下,高端服務、海洋、電子信息等產業得到發展,新型工業化步伐發展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16年的96家發展到2020年的121家。電子信息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第三產業增加值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現代產業體系正逐漸形成。和安·寧春城等一批城市綜合體建成開業,城區中心商貿圈輻射帶動能力不斷擴大。

同時,海城區發揮傳統產業優勢,積極推動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旅游產業取得快速發展,旅游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流下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獲評“自治區級五星級鄉村旅游區”﹔赤西村獲評“自治區級生態示范村”,赤西研學基地榮獲“2020年廣西十佳研學旅行示范基地”稱號。

文明潤城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走進海城區,一條條道路干淨整潔,一處處公園綠意濃濃,老舊小區和“三無小區”煥發生機,公益廣告隨處可見,街道文化牆浸潤著文明之風,整個城市宛如舒展開來的美麗畫卷。

建好一座城,幸福一城人。作為北海市中心城區,近年來,海城區強力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行動,全力推進背街小巷提升暢通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改造提升1900條背街小巷,打造了譚屋村、屋仔村等示范片區。穩步實施城中村(棚戶區)改造,3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有序推進,“三無小區”整治成效進一步提升。投入3150萬元完善公廁、路燈、環衛工人休息室等配套設施。南珠市場、長青路等整治改造廣受好評,主次干道佔道經營、跨門檻經營以及亂搭亂建的亂象得到較好整治。海南路、北星路等一批斷頭路相繼打通,北海大道西延線、河南路(北部灣東路—北海大道)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車,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面貌明顯改觀。

城市品質提升的同時,鄉村環境也沒有落下。海城區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塑造鄉村“形、實、魂”,扎實有力推進“三清三拆”工作,建設設施完善型、基本整治型村庄13個,鄉村風貌提升成效明顯。農村道路保潔、生活垃圾收集清運和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實現公共照明村村覆蓋。

如今,小廣告幾乎看不到了,斷頭路打通了,破損路平整了,衛生死角干淨了,公廁面貌大變身,群眾生活品質大提升,幸福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

民生加碼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赤西村曾是海城區唯一一個貧困村。近年來,該區全面實行“五挂”戰術,積極探索“旅游+產業+扶貧”模式,建成扶貧大棚蔬菜基地、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惠農種植專業農民合作社等,深入挖掘當地旅游資源,大力打造北海“后花園”,幫助當地村民增加經濟收益。經過多方努力,赤西村在2016年提前一年摘掉了“窮帽子”。

收入是民生之基,人民過上好日子首先要增加收入。“十三五”時期,海城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共801人。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海城區嚴格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加大資金投入,扶持產業發展,實現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得益於產業發展,該區貧困戶於2019年底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2020年,脫貧戶人均收入19315元,村級集體經濟年度收入均達6萬元以上,60%的村達到10萬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海城區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加大力度補齊民生短板,全區每年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於民生領域,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廣大群眾。五年來,該區城市低保從每人每月420元提升到850元、農村低保從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到6000元,保障標准廣西縣區最高﹔實現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全覆蓋,社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8平方米。

回眸“十三五”,海城區民生事業成績斐然:投入3.1億元建設31個教育民生項目,新建公辦小學6所,新建、擴建公辦幼兒園4所,增加學位近2萬個﹔入選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示范區創建名單,高質量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鄉鎮衛生院100%參與醫聯體建設,基本醫療參保覆蓋率95%以上﹔區綜合福利院入選全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是廣西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區……海城區用厚厚的“民生賬本”托起了群眾“穩穩的幸福”,如今,群眾上學不用愁、看病更方便、吃穿有保障,日子越過越舒心。

黨建引領 基層治理提質聚力

走進西街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前來辦事的居民在志願者的引領下有序排隊等待辦理,辦公區域旁的讀書角內,不少群眾在看書,享受恬靜的閱讀時光。

海城區落實社區黨建基礎保障,推進黨群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將文明宣傳、圖書閱覽、休閑娛樂、運動健身等便民服務納入黨群服務中心,打造黨群服務高地。目前,全部51個村(社區)均實現黨群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部分黨群服務中心還打造了“四點半課堂”“愛心車間”“社區廚房”“時間銀行”等功能室,全天候提供免費服務,打造群眾家門口的“紅色陣地”,構建形成了15分鐘黨群服務圈。

海城區在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持續推動建設“解憂超市”,拓寬為民辦實事服務渠道,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該區還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和“三事通解”行動相結合,在各個街道至少建立一支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通過“群眾點單、解憂超市派單、志願者接單”的工作模式,幫助群眾圓夢“微心願”。截至目前,海城區“解憂超市”累計收集群眾“三事”訴求6642件,上下各級聯動聯解5515件,“解憂超市”已成為群眾紓難解困的民生平台。

此外,海城區還實施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打造海城版“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基層治理模式,把黨的組織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優勢。創新“黨建+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大力推行“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採用新建、撤並等方式調整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將黨支部下沉一級建到村(社區)綜合網格這個服務治理的“最后一百米”,試點創建“紅旗小區”41個,建立383個網格黨支部,配備600多名網格員,將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助推基層治理水平整體提升。(勞文靜)

(責編:許藎文、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