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羅城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1年08月30日16:3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羅城作為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居住著壯、漢、仫佬、苗、瑤、侗等個多民族。近年來,羅城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經濟和社會發展高質量發展,呈現出民族團結、百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的喜人局面,榮獲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稱號。

宣傳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羅城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龍岸鎮龍鳳村金雞屯居住著300多村民,分屬壯、漢、苗、仫佬、瑤、侗、京7個不同民族,有18個姓氏,但村民們親如一家,無論哪家有紅白事,全村每家都要有人到場幫忙,無論哪家遇到重大困難,村民們都會助一把力。

完善基礎設施,民族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十三五”期間,該縣大力實施交通水利基礎設施、現代特色農業、城區基礎設施建設“三大戰役”,掀起基礎設施建設新高潮。2020年11月,融河高速公路(羅城段)提前13個月建成通車,結束了羅城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全縣高等級公路裡程達340公裡,比“十二五”期末增加6倍,基本實現鄉鄉通二級路,在河池市率先實現20戶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目標。建成石龍水廠、白壩水庫等1190個城鄉飲水工程,解決了多年來縣城區居民和20多萬農村群眾飲水難題。完成鳳凰大道、北環路等一批民生工程,縣城區管道天然氣、污水管網、仫佬大道等項目加快推進。

發展民族經濟,少數民族同胞生活蒸蒸日上。該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米香型白酒、優質天然山泉水、農林產品加工、清潔能源等特色生態產業,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全縣特色產業總面積發展到280多萬畝,累計創建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192個,有效推動扶貧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發展。“十三五”時期,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到58.35億元,年均增長5.4%﹔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75億元,年均增長14.7%﹔財政收入增加到5.59億元,年均增長1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6072元,年均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9789元,年均增長9.8%。2020年11月20日,羅城如期實現整縣脫貧摘帽,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改善生態環境,仫佬山鄉宜居宜業宜游。該縣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持續鞏固良好的生態環境,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二級標准,轄區內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為100%,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0.92%。羅城獲國務院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四把鎮大同村獲評為全國生態示范村,東門鎮東勇村獲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成功創建自治區級生態村16個,市級生態村52個。生態旅游蓬勃發展,建成中國羅城仫佬族旅游集散中心,成功創建棉花天坑、長生洞、成龍湖公園3家AAAA級旅游景區和一批星級鄉村旅游區,獲命名為“羅城國家地質公園”,四把鎮、小長安鎮獲評“廣西養生養老小鎮”。

下一步,羅城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緊緊抓住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2024年自治縣成立40周年的良好機遇,充分利用好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及鄉村振興等政策紅利,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找准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凝心聚力建設好崇尚文化、重視教育的民族自治縣,建設好特色集聚、融合發展的產業振興示范區,建設好宜居宜業、服務河池柳州的現代衛星城,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韋如代)

(責編:陳麗冰、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