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來,梧州市紅十字會秘書長梁鴻在岑溪脫貧攻堅戰場上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把信心和熱情化作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實際動力,用自己的執著和堅守為岑溪人民辦好一件件實事。如今,他把接力棒交給了晚輩,離開他深愛了7年的扶貧事業。
“回顧這些年,大家都非常關心我、支持我,所以我在這裡工作非常順利,現在鄉村振興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希望我們再接再厲,要加油,要努力,祝我們大獻村越來越好。”4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梧州市紅十字會駐岑溪市大業鎮大獻村扶貧干部梁鴻駐村的最后一天,村民們自發來到村委,為他送上一面面有著特殊含義的錦旗,告別這位與他們朝夕相處的親人。
“梁鴻所做的工作感動了我們大獻村的人民,他的工作是功不可沒的,我們大獻村人民永遠記在心中。”大獻村村民委員會原主任陳少充說。
群眾的認可是對梁鴻這些年來工作的最好肯定。說起與扶貧事業的結緣,還得從2014年回憶起。當時,梁鴻以第一書記的身份來到岑溪參加扶貧工作,第一站去的是歸義鎮大沖村﹔兩年后,梁鴻又主動請纓到當時岑溪市貧困人口最多的大獻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這一干又是5年。
“一方面是響應黨中央號召,因為我是個黨員,要積極響應,另一方面我很熱愛這份工作,辦點實事,這是我感到非常榮幸的。”梁鴻深知脫貧攻堅是場硬仗,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徹底拔掉“窮根”,就得實實在在俯下身、辦實事。
梁鴻做的第一件實事就是扶貧養豬。韋樹燦原本是大獻村因學致貧的貧困戶,雖然平時努力能干,但依然難以擺脫家庭的困境。這5年來,在梁鴻的幫扶下,他養起了豬,也享受了相應的扶貧政策,讓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最終順利摘掉貧困帽。
韋樹燦說:“梁鴻對我的幫助確實很多,但他現在要回單位了,非常舍不得他離開。他就像我的再生父母一樣,沒什麼更好的比喻了。”話語間流露出了韋樹燦的百般不舍,也體現了梁鴻的為民情懷。
為幫助大獻村早日脫貧,梁鴻和其他駐村工作隊員一起想方設法,凝聚各方合力,積極爭取到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捐款140多萬元,為大獻村安裝了20盞路燈﹔擴建大獻小學門前道路,購置新課桌椅﹔為80多名眼疾貧困患者減免醫療費用20多萬元﹔同時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完善了大獻村村委辦公樓。除此之外,梁鴻還為大業鎮的13所小學打了13口愛心水井,保障廣大師生的飲水安全。
“他要回到梧州了,我們非常舍不得。回想這幾年來他幫學生購置了桌椅,建設了燈光球場,辦公場所、設備煥然一新,讓我們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非常感謝他。”大業鎮大獻小學校長嚴仿榮感激地說。一聲感謝道出了村民對梁鴻這些年來的真摯情感,也成了他在脫貧攻堅路上彌足珍貴的收獲。
梁鴻非常熱愛大獻村,這裡的老百姓待他像親人一樣好。“你的腳下沾了多少泥土,心裡就會沉澱多少真情”,這是梁鴻開展扶貧工作的座右銘。由於工作成績突出,他分別榮獲2016—2017年度全區“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優秀工作隊員稱號、廣西壯族自治區紅十字會系統個人二等功,2019年被評為梧州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21年榮獲全區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在臨別前,梁鴻說,村口的那塊大石是他送給大獻村的最后一份禮物,他說,“大獻”代表的是“大愛”和“奉獻”,希望這裡的人們能夠永遠延續這份精神,用行動回報黨和國家。(覃波)